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丨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中美关系才会真正好起来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锐评丨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中美关系才会真正好起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4-28 13:21

  “中方乐见一个自信开放、繁荣发展的美国,希望美方也能积极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 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强调,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美方重申了多项对华政治承诺,表示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旧金山共识,推动美中关系实现稳定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对中美关系而言,战略认知,也就是中美究竟要做伙伴还是对手,是一个根子问题。如果美国把中国视作合作伙伴,双方都会受益,全球也多了稳定性与确定性;如果美方总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双边关系就会麻烦不断、问题丛生。

  自去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关系总体止跌企稳,双方在外交、经贸、执法、农业、两军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对话合作。布林肯这次访华,延续了两国高层交往势头。双方这次达成“五点共识”,包括继续开展两军交往,进一步推进中美禁毒、气变、人工智能合作,扩大两国人文交流等,显示出双方都有意愿保持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加快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旧金山共识。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美关系虽有改善之处,但消极因素有所增加。从频频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到通过的对外援助法案涉及中国台湾地区;从诋毁新疆人权问题,到在亚太构建围堵中国的“小圈子”,美方接二连三的举动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美方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对《国际锐评》分析说,两面派做法是美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一大顽疾。加上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加剧,影响对华政策风向的变量增多,这些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形成牵制,导致美方对华态度左右摇摆。从更深层面看,美国一边需要和中国合作,一边遏制打压中国,说明美方一些人抱持零和思维,错误地把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的发展意图存在战略误判。

  外界注意到,这些年中美高层接触时,每次都要谈战略认知问题。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共同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其中第一根支柱就是共同树立正确认知。不久前,在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习主席又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这次布林肯来访,中方强调,中国是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国争霸逻辑、冷战零和思维都不是中国的DNA,也不是中国的行为方式。

  这些表态释放出明确信息:中国的发展意图是让本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取代美国。而且,中方始终站在维护两国人民根本福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高度看待中美关系,主张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方愿意合作,但合作应该是双向的。我们不怕竞争,但竞争应该是共同进步,而不是零和博弈”……这些表态体现出中方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视野、建设性立场和广阔胸襟。

  这次布林肯来访,中方再次敦促美方从根本上思考中美关系定位,要求美方停止武装台湾、强调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等。如果美方真想负责任地管控中美关系,认同“一个发展、成功的中国对世界是好事”,就应当把这些话听进去,并且落实到行动上。

  当前,中美关系企稳的势头来之不易,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双方需要继续努力,把“旧金山愿景”变成实景,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对美方而言,纠正对华错误认知、正确看待中国发展,始终是其应当扣好的“第一粒纽扣”。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