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产能过剩”?经济学大神耶伦为什么要“颠覆”经济学原理?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国“产能过剩”?经济学大神耶伦为什么要“颠覆”经济学原理?

来源:看看新闻2024-04-13 17:17

  Overcapacity,产能过剩,美国财长耶伦访华,带火了这个词儿。

  4月5号,她参加活动时提了“产能过剩“5次。4月6号,她在声明中又提了3次。为什么要一直提“产能过剩”呢?耶伦解释说:中国的产能大大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

  对此,彭博社评论说,耶伦作为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其言论违背了200多年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一国能够以更低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其他国家不应设置关税壁垒,而是应该进口这个产品,同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这一理论,耶伦应该非常熟悉。4月3号,《华尔街日报》引用耶伦的话说:“像我这样的人,从小就有个观念,如果别人送你便宜商品,你应该写封感谢信。这就是标准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但耶伦话锋一转又说到,“我再也不会说‘发一封感谢信’了。”

  是什么改变了耶伦呢?我想,是因为国家间的角色变了。

  在满足国内需求后,过剩的产品自然会去寻找其他市场。这对西方国家来说,是一种常规操作。

  微软和苹果主导全球的操作系统,英伟达则是世界芯片霸主。美国五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中国。德国去年生产的汽车,75%都销往海外。

  那我们能不能说,这么多年来,美西方一直是产能过剩呢?

  此外我还想追问一下,美国的军工企业,又是不是“产能过剩”?各种核武器,常规武器,多到能毁灭地球,要那么多干嘛?也是“产能过剩”吧?

  再换个角度来讲,过去我们出口便宜纺织品、小商品的时候,怎么不说我们产能过剩呢?我们用“8亿衬衫换1架飞机”的时候,怎么不说产能过剩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今天出口的商品不一样了。

  耶伦口中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这三大产业。中国制造的崛起,威胁到了他们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或者说,在某些美国人眼里,中国最好一直“专攻”低端货。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去年,中国的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新三样”的出口增长近30%。未来我们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就是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巧了!美国要我们削减的产能,正好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的。

  而且,从全球层面来看,目前的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

  至于说中国大量低价出口,更是一个伪命题。合理的价格是由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中国制造日益升级,靠的是科技实力和过硬品质,而不是靠什么低价倾销或者产业保护。

  相反,“产能过剩”的说辞,恐怕倒是美国为了出台更多贸易保护政策找的借口。

  比如说,中国电动车进美国,需要被征收27.5%的高关税,而美国商务部还在发起调查,计划进一步阻碍中国电动车的进口。美方的调查结果,大约在四月底出炉。我们不妨到时候看看,报告里会不会用上“产能过剩”这个词儿。

  最后呢,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彭博社的那篇评论,这文章写得很有意思。

  它说,想象一下,一家中企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工厂。

  这家工厂投资50亿美元,未来12月生产的电池量,计划超过去年全球的产量。这个工厂打算雇佣6500人,并把成本降低30%,打败一切竞争对手。

  这计划听起来像不像“产能过剩”?这么咄咄逼人,美国是不是要吓坏了?

  不过,好在宣布这个计划的,是2015年的马斯克,他在内华达州建了这个超级工厂。对此,美国人很振奋。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西方恐怕还要大谈特谈“产能过剩”,但这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个“新说辞”罢了。

  章一叶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鲁木齐:老巷道提升改造成打卡新地标

  • 山东青岛:盘活闲置土地 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