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环球财富故事 | 彩椒、西蓝花、火龙果……中国技术助力这个加勒比岛国农业产业升级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环球财富故事 | 彩椒、西蓝花、火龙果……中国技术助力这个加勒比岛国农业产业升级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2024-04-01 20:08

  今年是中国和多米尼克建交20周年,也是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持续开展的 第18年

  多年来,中国农业专家为多米尼克成功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多种高附加值新品种经济作物,有效提高当地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助力多米尼克农业现代化。

  他们扎根多米尼克近20年,都克服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加勒比岛国带来什么变化?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

  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俯瞰图

  中国专家组成员为当地学生开设农业实践课并科普蔬菜种植知识

  | 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理念

  多米尼克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农业收入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6%, 农业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50%以上。据东加勒比银行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农业对多米尼克经济的贡献将达到7亿东加勒比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

  但在20年前,多米尼克的农业种植基本是“靠天吃饭”。中国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是两国建交后最早实施的援助项目,由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派出的农业专家组负责实施,目前已开展至第八期。专家组组长孙浩杰还记得初到多米尼克的情景。

  孙浩杰:“我是2005年的时候就先来过一趟,不过那时候是作为前期考察。从2006年常驻在这以后,这十几年就一直在多米尼克。它最初的农业产业结构很单一,就是以香蕉为主,栽培技术也是传统的露天栽培,粗放式管理。可以说就是靠天吃饭,需要精细化管理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非常少。”

  中多农业专家给香蕉组培苗出瓶移栽

  仰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米尼克种植最多的是香蕉、椰子、柑橘、芒果等,农业生产多元化不足,其中,蔬菜生产更是匮乏。中国农业专家的到来,为这个加勒比岛国送来了专业技术。但孙浩杰说,如何让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多米尼克落地,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孙浩杰:“当你去做这个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互信非常重要,刚来的时候还不太具备这个条件。其二,你作为农业专家,到了一个新的国家,你对这里的土壤气候,包括生态群落,从零开始去了解,你必须因地制宜地去引进实验,包括品种的筛选,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来了以后,先和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园区,既能筛选出来适合的品种,也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改良出落地的技术。”

  为确保引进作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避免农民承担试种风险,中国专家成立了试验示范园区。当地农户过去习惯于“撒下种子就撒手不管”,中国专家的科普就从为什么要冒着烈日辛辛苦苦地深翻土地、打杈压蔓、松土除草、在蔬果不同生长期追加不同元素肥开始。

  中多农业专家共同享受丰收的喜悦(左一为孙浩杰)

  孙浩杰和多米尼克农业专家观察水培系统种苗生长情况

  如今,这个园区早已升级为中多现代农业中心,拥有12个大棚、1座现代化智能温室。中国援建多米尼克农业科技综合楼项目也已建设完成。该项目集研究、教学和小规模生产为一体,可实现每次10万株、每年50万株组织培养苗的生产。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快速繁育优质种苗,有助于该国实现2030年农业产值目标。

  | 更多农户坚定地选择中国农业技术

  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曾说过,在中国农业专家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多米尼克农户尝到了中国农业技术的甜头。孙浩杰也讲述了一个多米尼克“明星农户”的故事。

  孙浩杰:“有个明星农户叫杰弗瑞,他原来在美国欧洲辗转赚钱。有一次回国探亲,2016年的时候接触到了我们推广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理念,就放弃务工留下来了,在我们的指导下弄农场。没有钱买大棚,就用竹子编大棚框架,我们给一些大棚膜等覆盖物耗材,帮他把这个大棚做起来。”

  因为“觉得很有发展前景”,曾辗转多国谋求生计的杰弗瑞在2016年回到多米尼克,并搭建了蔬菜大棚,中国专家组也为他送来了大棚薄膜并进行技术指导。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刚刚搭好的大棚因为一场飓风而毁于一旦。

  孙浩杰:“这大棚建起来非常不容易。2017年飓风玛利亚那是非常可怕的,竹子大棚全部毁完了。但他非常有韧性,还是朝着原来的方向,重新选址规划农场。这次他找银行融资贷款,直接就用钢结构的大棚,我们也给他提供一些指导,适合大棚栽培的像甜椒、豇豆、黄瓜、西红柿,包括火龙果等室外的果蔬栽培,发展得很稳健。”

  2021年,杰弗瑞获得了多米尼克年度最具创新力农民奖;2023年,他又被授予了年度最具适应力农民奖,成为了当地的“明星农户”。

  孙浩杰在杰弗瑞的农场进行种植指导

  杰弗瑞的感谢信

  现在,杰弗瑞种的甜椒、火龙果成为超市的抢手货,他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了许多。但杰弗瑞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专家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会了科学种地,我对自己和家乡的未来更有信心。”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让孙浩杰非常感动的事情。

  孙浩杰:“他给我们发了一封感谢信。在这感谢信里面,他说我坚持下来并且取得成功,得到农业部的高度认可,离不开你们中国农业专家组对我这么多年来的技术扶持和指导,是你们的理念让我有了坚持的信心。他这封信现在还在我这,我们也很感动。”

  西蓝花种植农户罗斯玛丽

  还有一位叫罗斯玛丽的农户,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家园子里1000 株中国品种的西蓝花颗颗饱满,郁郁葱葱。一年就能采收西蓝花5 批次,收益超过1.8 万东加勒比元(约合4.3 万元人民币)。但在几年前,当中国农业专家上门推荐中国农作物品种时,罗斯玛丽还有些不敢尝试。

  孙浩杰:“我们当时引进了一些西蓝花品种,就想找一些农民去推广示范,问她愿不愿意试种。她说不愿意再试了,因为已经试过都不行。她一开始还没有专门整出来几垄地,就在葱旁边套种一点,就没抱什么希望。等种出来以后,第一茬西蓝花只种了一盘72棵,结果每一棵都长到了一磅多,收成效益就非常好。然后,她就主动联系我们,连续三年扩大规模。”

  稳定的西蓝花产出为农户带来丰厚收益

  当地市场获得充足且持续的供应

  这种大规模种植让当地原本只能依靠进口的西蓝花价格下来了,普通多米尼克家庭也能消费得起。除了西蓝花,超市还出现了当地栽培的中国品种萝卜、彩椒、螺丝椒和甜玉米等,大大丰富了多米尼克人的餐桌。当地人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农户坚定地选择中国农业技术。孙浩杰告诉我们一组数据。

  孙浩杰:“我们第八期援多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从2021年开始,到今年5月份期满,在当地开展的技术推广和帮扶是多少次?是837次,还包括36期的培训,培训了600多位学员。837次推广走访是一个什么概念?三年一共是1000天,也就是说除了周末节假日,我们每天都在农民的田间地头。”

  中国农业专家跟踪指导技术护航

  孙浩杰团队经过深入实地调查发现,必须要增强农民现代生态农业理念和农业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多米尼克靠天吃饭的现状。于是,他们推出了 互动式推广模式

  孙浩杰:“我们先有平台去试验品种和技术,取得成果以后推广出去,再有一个跟进的回访服务。了解农民的新需求、遇到的新难点、新问题,作为我们下一步实验、技术改良的研究方向。这个互动式的模式也得到多米尼克农业部的高度认可,改变了当地农民对科技兴农、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是理念的认同。”

  | “过去19年岁月的最好诠释”

  传授农业技术、引入经济作物、传授青年学生,并建立“海斯堡园艺中心”“中多现代农业中心”,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组十八年来的辛勤工作为多米尼克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总统伯顿向孙浩杰授勋现场(图片来源: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馆)

  2023年11月3日,多米尼克总统伯顿在多独立45周年庆典大会上为孙浩杰颁发多米尼克国家杰出贡献勋章。孙浩杰说,这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整个中国援多农业团队的肯定。

  孙浩杰:“我觉得这是对我过去19年岁月的一种最好诠释。我刚被通知被派来时,肯定是没想过会和这个这么远的小岛结下不解之缘,甚至会把名字留在这个岛国的历史上。但这种肯定和认可不仅是对我一个人的,而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也是对我们农业援助的一种肯定。这个事也让我回想起来,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初到多米尼克,孙浩杰和同事花了几年时间建成了海斯堡园艺中心,没想到在2011年被泥石流灾害给毁坏了。他想,不能留下个烂摊子回国,于是迅速开始选址重建。这一次,他们在距离多米尼克第二大城市朴次茅斯一英里的地方,选定了新的园区地址,也就是现在的中多现代农业中心。

  孙浩杰:“我们第二次规划选址,就是不大的一条溪流,有一点水源,而且两边挖非常大的泄洪渠,确保园区不受洪水泥石流侵袭。2014年新的园区建成,2015年面临了艾瑞卡风暴的洗礼。当时一天降雨达到400多毫米,相当于咱们华北地区半年的降雨量,大量的泥石流山洪灾害,道路被中断。但是,咱们园区毫发无损。”

  2015年,飓风艾瑞卡横扫多米尼克,全国道路惨遭损毁,政府虽然全力抢修,却无暇顾及通往山区农场的小道,眼看着大量的果蔬产品就要烂在地里,走投无路的农民向项目组发出求救。

  孙浩杰:“我们带着农业机械与当地农民并肩作战,帮他们疏通农场道路,尽量抢救农场的农产品,尽快恢复农场的农业生产。总理还举办了一个大的农民见面会,让我们去讲。就是中国农业专家一直在跟你们站在一起,随时都会到你们有需要的地方去,让农民重振信心。这次并肩作战,让双方的互信和情谊得到了一次升华。”

  于是,孙浩杰又一次放弃了轮岗的机会,继续留在多米尼克从事农业合作和援助工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两年后他就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孙浩杰:“2017年玛利亚飓风完全超乎了我们想象,它是超5级飓风,没有再高了。当时看到卫星云图上的风速是300多公里每小时,全国都毁掉了,没有一个像样的屋顶,我们园区也夷为平地。我们在2018年回来以后,和当地人重新投入灾后重建,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园区的基本功能就已经恢复了。”

  养护在智能温室的出瓶后的穴盘组培苗

  回国休整半年后,孙浩杰再次回到了多米尼克,和同事们用了仅仅10个月时间,不仅重建了中多现代农业中心,而且恢复了种苗繁育、品种示范,以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多米尼克的食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浩杰:“这一路走过来,你会感觉都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每次到一个环节,不管是风暴也好,飓风也好,疫情也好,就是让你没办法在那个时候抛下他们离开他们。当地人说you are my brother,this is your life。我们已经完全融入他们当地的生活,把它的农业进步发展变成了自己事业的一部分。”

  多米尼克农业司司长给孙浩杰及中国农业专家组发来的感谢信

  多米尼克的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孙浩杰心中难以割舍的一份牵挂。展望未来,孙浩杰心里也有一幅美好的图景。

  孙浩杰:“我们已经逐步完成了当地传统粗放式农业到设施农业、自动化农业的理念升级。下一步呢,我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智能化农业,一步一步补齐它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短板。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实现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多样化和稳定的产出,只有这种稳定的产出和丰富的农产品供应,才能打开加勒比海旅游圈的高端蔬果消费市场。同时,它可以通过农业这个名片打造它‘自然岛’‘物产丰富的伊甸园’标签,也拓宽它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形成生态旅游和农业协同良性发展的一个格局。”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采编︱王鑫

  签审︱王倩

  监制︱蔡耀远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速度与未来!世界高铁大会看中国列车如何“领跑”

  • 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