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中国文化很‘来电’”——东盟青年讲述友好交融温情故事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我和中国文化很‘来电’”——东盟青年讲述友好交融温情故事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2024-03-30 19:23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题:“我和中国文化很‘来电’”——东盟青年讲述友好交融温情故事

  新华社记者袁睿

  “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有一次过生日突然停电,从那之后,我总期盼能永远灯火通明。”来自柬埔寨的陈金宝开始讲述自己与中国企业“来电”的“因缘”……

  28日下午,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发起的“爱Show东盟”(I Show 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活动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行,来自柬埔寨、老挝、印尼等东盟国家的青年们以各自亲身经历,将中国与东盟之间民心相亲的故事娓娓道来。

  “爱Show东盟”(I Show 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带着“能够为国家生产更多电”的梦想,陈金宝选择在毕业后进入中资企业工作,“中国建设了多个水电站、输变电和农村电网扩建项目,改善了我们国家的电力供应,照亮了大街小巷。”陈金宝说。

  作为国机集团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柬埔寨分公司的一名员工,陈金宝在与中国同事共同建设发展柬埔寨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同事接触,我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中文也更好了,我现在和中国文化很‘来电’。”他说。

  老挝姑娘泰穆达·佩莎拉则因“追剧”与中国结缘,她还有个中国名字——赵明艳。

  “中国电视剧在老挝很受欢迎,我小时候‘追’中国电视剧慢慢喜欢上中国,现在也‘追’进了中国企业。”2019年,结束了4年在中国留学生活的泰穆达,应聘到中国和老挝的合资公司——老中电力投资公司工作。

  泰穆达·佩莎拉正在活动现场演讲。(主办方供图)

  “我本来以为自己很了解中国了,工作后才发现要深入了解的还很多。”在故事汇现场,泰穆达分享着工作后学习到的中国智慧——

  修建铁塔时,为保护动物迁徙通道和山地原有植被,公司会付出额外成本建起几十米高的铁塔;项目建设完毕后,还会播撒当地草种进行植被恢复……作为中老电力合作的亲历者,泰穆达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见证着中老友谊不断发展,感受着中国经验背后的智慧和担当。

  曾经梦想进入中企工作的印尼青年陈天明讲述了自己圆梦雅万高铁的故事;同样来自印尼热爱中国流行歌曲的理查德,分享了在中国“师傅”言传身教下成为技术岗位骨干的过程……台下,聆听故事的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纷纷举手提问。

  在场观众、印尼青年艾博迪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路运输。他说:“雅万高铁在印尼很受欢迎,它把雅加达到万隆的路程从三四个小时缩减到四十多分钟。我希望中国和印尼能在铁路方面继续合作,也许未来我也会成为其中一员。”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年内,双方将围绕青年、民间、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多场友好交流活动,以推动互利合作,促进包容互鉴,不断提升人文交流的广度、深度、热度,促进双方民众相知相亲相融。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