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蓝厅观察丨警惕!菲律宾无理挑衅 域外势力搅局南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蓝厅观察丨警惕!菲律宾无理挑衅 域外势力搅局南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3-26 20:20

  3月23日,在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舰船对企图向菲律宾非法“坐滩”军舰运送物资的菲方船只采取管制驱离等措施。近来,菲律宾政府在包括中国黄岩岛、仁爱礁等岛礁问题上频繁挑衅,其背后目的是什么?此轮行动有哪些新动向值得警惕?其中,域外势力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蓝厅观察丨警惕!菲律宾无理挑衅 域外势力搅局南海

  菲方无理挑衅 中方拦截专业有效

  3月23日,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通报称,菲律宾在上轮运补仅18天之后,违背承诺再次派出2艘海警船、1艘运补船擅闯中国仁爱礁邻近海域,图谋向其非法“坐滩”军舰实施非正常运补,运送建筑材料,借机侵权挑衅滋事, 中国海警依法依规实施规制、拦阻、驱离。此后,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相继发声,强调“如菲方继续一意孤行,中方必将继续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霄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菲律宾内部说大概需要一个月补给一次,离3月5日补给才过去了18天,所以它其实不需要补给,那么它在补给什么呢?主要是菲内部急于要在今年完成永久化建设,要在这儿建设一个“军事前哨”,国会也批了钱,政府也立了项,所以加大了频次运送建材。我们看到中方这一次的拦截行动非常有效、非常专业、非常规范,我们这一次是彻底地把它拦在了潟湖以外,没有让它完成预期的补给。

  什么因素在推动菲方频繁挑衅?

  “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这是国防部表态中对菲方的用词。那么菲方到底背的什么信弃的什么义?

  根据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均承诺不改变现状,不登临无人的岛礁,特别是不推进军事化。但自2022年 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却妄图将仁爱礁非法 坐滩军舰加固建成永久性设施,一系列举动明显破坏《宣言》与中菲此前达成的谅解与承诺。是什么导致了它如此的操作?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自小马科斯上台之后,菲律宾受到拜登政府强化美菲同盟的鼓励和唆使, 冒险性、投机心理和赌徒心态有所增强。在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之后,菲律宾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坐实所谓的非法裁决,试图用这种非法裁决为其主张背书。

  丁铎认为,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可能也会对美菲同盟走向产生一定影响。菲律宾有一些担心,如果是特朗普上台,那么美菲同盟安全合作会不会像菲律宾所希望那样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 菲律宾试图通过这种不断挑动海上局势升温来试探美国,看看华盛顿在实质上能够给予菲律宾的支持到底会到什么程度。

  菲南海挑衅呈现多点联动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过去的单点、偶发,菲律宾此轮南海挑衅行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多点联动。除对仁爱礁做高频率的非正常补给,菲律宾还在黄岩岛制造新危机,炒作污蔑中方使用“氰化物捕鱼”,并派遣34名所谓“科考人员”强闯中国的铁线礁等等。

  另一值得警惕的新动向则是发动认知作战,几乎每次行动菲方都会邀请国内外媒体“造势和见证”, 塑造受害者 形象博取舆论同情。

  杨霄指出,菲律宾推动南海“透明化”这样的行动,完全是在美国的授意、支持和教唆下做的。最典型的就是菲律宾到南海挑衅的时候要专门挑一个风平浪静的时候,然后在船上放大量的拍摄设备,且专门有工作组对这些拍摄情况进行筛选和炮制,然后再把它抛到国际舆论场和媒体平台上制造事端,制造压力。所以这就是“双轨制”,两条路同时推进, 一方面改变现状军事化,一方面制造舆论压力抹黑中国,然后掩盖他们前面的这些挑衅行为。

  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或将越加明显

  分析认为,后续菲律宾这种与中国进行缠斗并试图以此占得小便宜的趋势可能会持续。其在海上分歧管控问题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或将越加明显。另一方面对于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的做法, 东盟国家也保持高度警惕。

  丁铎表示,菲律宾在海上的这种挑衅,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菲在《宣言》下的承诺,不是对中国一家的承诺,而是对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宣言》当事国的承诺。在南海局势有所激化的情况下,菲律宾与部分域外国家通过海空联合巡航巡逻、双多边演习,以及地区的小多边机制,比如4月将举行的美日菲首脑会谈,很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冷战思维在南海地区的回潮。这不仅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东盟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搅局南海意欲何为?

  近期,南海局势紧张,跟美方对菲方的怂恿支持和撑腰打气分不开。就在上周(3月19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菲律宾期间指责中方在南海从事所谓“挑衅性行动”,并重申美国对菲安全承诺。然而,正如中国一直强调的,美国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也无权介入中菲两国间的涉海问题。那为什么美国对菲作出“钢铁般”的承诺?威胁南海和平稳定的到底是谁?

  根据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最新发布的《2023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美军2023年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有增无减, 美军在南海及周边地区保持高强度的抵近侦察、穿越台湾海峡、战略巡航等行动。其中,美军大型侦察机的空中抵近侦察约1000架次,并频繁抵近中国大陆领空。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负责人、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具有针对性,部分行动甚至异常接近中国大陆的海岸,并开始大规模使用无人平台,推高摩擦冲突风险。

  他指出,美军在针对中国,针对南海,包括西太平洋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第一是要维系对美国有利的力量平衡,所以随着中国力量的发展,美一定会加大在这个地方的军事存在。第二是美国这些年,包括在2022年的国防战略报告里讲的,强调与中国的竞争未来10年定胜负,所以是要威慑中国。从长线来讲, 只要中国在发展,即使中国什么都不做,美国也会加大在南海的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本轮南海紧张局势背后有大量美国因素

  美国持续加大在南海军事活动,加剧南海紧张态势。此轮南海紧张局势的背后有大量美国因素在推动。有学者注意到,美国和菲律宾在此轮南海挑衅中有着多个层级的互动。从媒体智库造势,到所谓“民间组织”搞运补,背后都有美国资金的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霄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近年来,在所谓南海仲裁案的鼓动下,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出现了大幅转向,主要动机还是出于遏华。在整个对华竞争的大战略下,美选择一些热点,希望在我们家门口挑动事端,让中国承受风险,从而渔利。现在美国挑动南海局势的一个动机,就是因为其在多点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菲律宾刚好跳出来作为马前卒,这个时候美何乐而不为?只需要做出口头的承诺,而且给非常有限的经费,就可以鼓动菲律宾的激进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政客和军方人士,在南海各方面做挑衅的活动。如果美国不推动,那么南海不会如此多的风波。

  杨霄指出,中国一直推动南海地区周边国家与我们相向而行。如果美国也能采取这样的政策,相信南海应该是一个和平之海、发展之海、合作之海、繁荣之海。

  制片人丨孙岩峰 章林

  主编丨赵晶

  记者丨朱若梦 吴汶倩 叶奂

  摄像丨杨小刚 高博远 刘苏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