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请注意,倒车!”国产“三蹦子”在国外火了,背后有哪些启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请注意,倒车!”国产“三蹦子”在国外火了,背后有哪些启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2024-01-31 17:51

  日前,一位博主发布视频称“国产三蹦子在美国小镇引发关注”。电动三轮车以其轻便的造型、实用耐造的性能和独特的倒车提示音, 意外地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潮流单品”。

  北方人形象地称呼燃油三轮车为“三蹦子”,是因为在行驶过程中,其发动机会发出巨大的“嘣嘣嘣”声响。尽管现在的电动三轮车既不需要用力蹬踏也不会发出这样的剧烈声响,但人们仍然习惯性地称之为“三蹦子”。

  国产“三蹦子”海外圈粉的背后,有哪些启示?近日,记者走访了江苏、浙江的电动三轮车生产企业。国产电动三轮车在美国小镇走红 生产企业:明显感觉到订单增加

  前段时间,中国姑娘吴博托朋友在江苏工厂订购了国产电动三轮车,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国外的公公。没有想到,这辆电动三轮车被她在美国的家人精心装饰后,开到大街上引起了关注。

  吴博说,这种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三蹦子”,在美国小镇上是实打实的“新鲜玩意”。闪耀着灯光的牌照配上高调的音乐,一开出去,立刻吸引了街坊们的关注,大家围着“三蹦子”纷纷拍照。

  据了解,在美国小镇拉风的这辆“三蹦子”,出自江苏无锡锡山电动车产业园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

  △江苏无锡制造的网红电动三轮车

  该企业总经理倪晓峰介绍,目前公司每年生产的两轮、三轮电动车20%—40%会走出国门,远销欧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旦以来, 美国本土消费者从各电商平台下单的数量有所提升。

  该企业的事业部副总经理秦晓明介绍,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公司研发人员事先调研了目标市场的道路概况和当地人的使用习惯,让电动三轮车更适合当地驾驶。“针对国外用户,公司设计了‘一脚三刹’,就是一脚踩下去三个刹车同时制动;采用了电泳烤漆,跟汽车一样,十年之内不会生锈;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达到40至50公里。”

  专家:售价低、质量好、技术成熟

  国产“三蹦子”在海外热销并不意外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电动车相关企业151.7万家,其中,江苏现存18万多家,居全国第一。

  随着跨境电商的火热,为进一步擦亮中国制造品牌,在海外市场获取更高利润,国内一些电动车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科技赋能,以研发促效益。

  △浙江长兴工厂

  新年伊始,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开发区的某智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海外订单,欧洲、非洲、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已将企业2024年的生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公司商务部负责人黄潜表示,他们开发的电动三轮车涵盖物流配送、广告投放及环卫等行业,借助车联网数据管理平台,产品更绿色、更智能,每台售价接近10万人民币每台。“专有的车身摇摆技术、车规级的CAN技术(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技术)都是首次在三轮车辆上应用。目前在欧美市场上,这款产品市场零售价可以达到将近14000欧元。”

  智能化电动三轮车应用场景广泛,发展前景广阔。公司总经理王国富说,他们正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刚刚过去的2023年,企业与西班牙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欧洲新建工厂,研发的第四代冷冻冷藏车将在今年一季度上市。与此同时, 企业还将在全球布局物流车换电项目,解决区域物流车运营里程焦虑痛点。通过下大力气搞好研发与售后,占据海外市场 更大市场份额。

  △2023年,国产电动三轮车亮相马来西亚亚洲环保展会。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目前,发达国家不会主动生产三轮车,相关技术比较匮乏,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则缺乏相关产业链。 国产电动三轮车售价低、质量好、技术成熟,升级版的电动三轮车更是领先使用了智能网联功能,靠新功能打开了新市场,因此,国产“三蹦子”在海外热销并不意外。

  与我国的外贸“新三样”相比,“三蹦子”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尽管如此,这款产品在海外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追捧,其成功并非源于技术优势,而是功能上的实用性。“三蹦子”的出圈或许是在提醒制造业, 机遇就隐藏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落,需要我们换个角度,甚至是换个环境去寻找。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章成霞 李行健 记者丨苏铃 张国亮 浙江台白植清 张杰 江苏台乔雯 无锡台袁敏

  编辑丨刘波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