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评理|陷于零和思维的所谓“去风险”,要不得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和评理|陷于零和思维的所谓“去风险”,要不得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01-25 21:18

  越南作为亚洲制造大国,德国对其兴趣日渐浓厚。本周二起,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随行的还包括德国商务代表团,由隧道挖掘装备公司海瑞克和风力发电场开发商PNE AG等德国大型企业组成。

  德国企业在越投资已超30亿美元,尤其与越南于2011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两国在各层面、多领域的合作开始蓬勃发展。在欧盟,德国已成为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在东盟,越南则是德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德国与越南互利合作,并不是以牺牲第三方利益为代价,但一些人却试图将两国愈加紧密的经济关系,描述成是德国对华“去风险”战略的一部分。德国智库康拉德· 阿登纳基金会驻越南代表弗洛里安·费耶阿本德(Florian Feyerabend)表示,德国总统出访越南“凸显德国希望在中国之外寻求经济关系多样化。”

  这一言论,反映出一些人抱持零和思维看待问题,将两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关系过度简化。比如,他们会认为,与德国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后,越南从中获得的利益就是中国的损失。但他们却未看到,2022年中德两国的商品贸易额约为3200亿美元,中国连续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这一体量,几乎是德国与越南贸易体量的18倍。

  确实,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欧洲内部近年来一直有呼声,要求欧洲跟随美国的步伐,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即对华“去风险”。

  受迫于美国政府,部分欧洲企业甚至切断了与中国的商业往来,伤及自身利益。比如,因美国施压,荷兰政府撤销了该国光刻机制造企业阿斯麦(ASML)的出口许可,禁止向中国提供部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令ASML损失大量商机。

  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发起“去风险”战略,与确保欧洲经济和技术安全毫无关系。正如ASML欧盟政府事务主管沃特·巴尔戎(Wouter Baljon)所认为的:“去看看美国的所作所为,你就会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削弱中国实现产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因此,他建议欧盟不要加入“美国的演练”,而应该就自身利益做出评估。

  欧洲各国领导人应该明白,从经济上孤立中国,是不可能的。欧洲要坚持战略自主,以自身经济繁荣发展为出发点,切实扩大对华合作。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月25日社论

  原标题:‘De-risking’ stems from zero-sum mindse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