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义乌创业的外国客商——共享机遇 共筑梦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在义乌创业的外国客商——共享机遇 共筑梦想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22 13:57

在义乌创业的外国客商——共享机遇 共筑梦想

  集卡车驶入义乌综合保税区。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新年伊始,义乌国际商贸城洋溢着年节的喜庆氛围。放眼望去,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前来采购的各国客商人来人往,很多商户迎来外贸首单。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浙江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5221.2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1%。据义乌海关统计,预计春节前每天约有1000多个集装箱卡车从义乌港海关监管场地前往宁波、上海口岸,通过海运方式运抵全球。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之称的义乌打开了一扇融通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据统计,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热爱的事业,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外国客商,听他们讲述自己在义乌的奋斗故事。

  喀麦隆籍商人埃马纽埃尔——

  “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热土”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货品琳琅满目,客商穿梭其中。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10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关联着3200万人的就业。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对面的办公楼里,42岁的喀麦隆籍商人埃马纽埃尔正在处理一批光伏设备订单,这些设备将在不久后运往他的家乡喀麦隆。

  2013年,埃马纽埃尔来到义乌的一所学校做英语老师。在跟学生家长交流时,他发现很多家长都在从事小商品贸易工作。感受到这座城市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巨大的机遇,2016年,埃马纽埃尔开始专职从事外贸行业,将许多中国产品卖到喀麦隆,“从化妆品到小家电,中国产品物美价优,很受欢迎,订单量每年都在上涨。”埃马纽埃尔说。

  最近,埃马纽埃尔又开始关注新能源产品。“喀麦隆一些地方存在电力短缺、供电不稳的问题,很多当地人希望我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产品。”为此,他把目标瞄准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寻找到一些适合喀麦隆的光伏设备。“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性能可靠、性价比高,产品品类覆盖领域广泛。”埃马纽埃尔表示,大到医疗机构,小到禽畜养殖场,中国光伏设备供应的电力有助于满足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近年来,义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外商在义乌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自2023年初实施《义乌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涉外服务十项举措》以来,义乌持续加大涉外信息发布共享,为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签发2—5年的居留许可,并推动实现投资类外国人注册企业、工作、居留“一件事”办理。日益提升的营商环境,让包括埃马纽埃尔在内的许多外国客商坚信,义乌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便利的基础设施、专业成熟的小商品市场、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埃马纽埃尔看来,“外国人在义乌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方便了,这里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热土。”事业越来越好,他和家人也把家安在了义乌。“我们都非常喜欢义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义乌,把生意越做越红火。”埃马纽埃尔说。

  马来西亚籍商人郭集福——

  “每个创业者都能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

  今年49岁的郭集福来自马来西亚。来中国前,他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书店,主要销售图书、文具、运动器材等文体用品。上世纪90年代,在与朋友聊天时,郭集福第一次听说中国义乌,那里“市场非常大,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听到的次数多了,郭集福就萌生了去义乌看看的想法。

  1999年,郭集福第一次来到义乌。一到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当时的篁园市场总规模达到12.8万平方米,摊位超过1.4万个,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这么多人,这么多商品!大家来来往往,买货发货,人气兴旺,很是热闹,各种产品的价格也很是实惠。”郭集福回忆说,本来只是想着到义乌看一看,最后忍不住采购了一个货柜的各式小商品。“这些商品带回马来西亚后,两天就售罄了!”

  此后,郭集福每年至少要来义乌6次,每次采购六七十万元各类商品。在频繁往返于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几年里,他感受到义乌市场浓浓的商机,也见证了义乌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义乌,每个创业者都能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郭集福说。2004年,郭集福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租下80平方米的商铺,开始常驻义乌,经营水晶装饰品。“义乌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理想之地,守在店里就有全球客商上门。”郭集福说,依托义乌市场的全球辐射力和完整生产链,他们将从巴西进口的水晶加工成装饰品,卖给全球500多家品牌的珠宝商。

  近年来,义乌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出口贸易越来越便捷。“企业不断壮大,离不开中国优越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郭集福说,义乌既宜业,又宜居。这些年,越来越多外商来此寻找机会,还有不少外商将家人接到义乌生活。

  事业发展越来越好,郭集福也希望自己能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2015年6月,义乌世界商人之家成立,郭集福成为旗下公益俱乐部负责人。在他的带动下,来自马来西亚、约旦、苏丹、叙利亚等国的许多客商也纷纷加入。成立以来,俱乐部开展了助贫、助学、助老、无偿献血等各类公益活动百余场,直接受益千余人。从创业者到公益人士,十几年来,郭集福在义乌绘就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义乌成就了我,让我有平台和机会创业,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未来,我要更积极地回报这座城市。”郭集福饱含深情地说。

  约旦籍商人穆罕奈德——

  “这座城市让我梦想成真”

  紧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上,有一家“网红”阿拉伯餐厅——贝迪餐厅。餐厅老板穆罕奈德来自约旦,他向记者解释餐厅名字的由来,“‘贝迪’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我家’——请客人来我家吃饭,希望大家来就餐有回家的感觉。”

  “选择义乌是明智的。”回忆起自己与中国结缘的经历,穆罕奈德如是说。2000年,20岁出头的穆罕奈德来到中国广东,在叔叔的餐馆里打工。此后,穆罕奈德与一位安徽姑娘喜结连理,成为“中国女婿”。“从朋友处得知,义乌有不少来自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客商,但有中东特色的餐馆却不多。”穆罕奈德认为这是极好的商机,便决定和妻子一起到义乌创业。“一直以来,我的梦想是自己创业。中国有很好的创业环境,我有信心做成一番事业。”

  初到义乌,穆罕奈德便被当地的开放包容、人们的热情好客深深吸引。夫妻俩的第一家餐厅就开在外商云集的稠州北路一带,名字叫“花”,寓意幸福之花。在夫妻俩的用心经营下,餐厅名气越来越大,顾客越来越多,餐厅需要扩建,穆罕奈德便在离义乌国际商贸城更近的繁华路段,租下了3层共1000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的新场地。一番精心设计、装修后,2018年3月,贝迪餐厅正式营业。

  菜品味道正宗,少不了地道原材料的功劳。每隔一段时间,穆罕奈德就会去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采购橄榄油、长粒米等原材料。“从前,我要托朋友从国外将这些原材料带到义乌,或者到上海、广州等城市采购。现在,我们在义乌当地就能很方便地买到各种进口商品,价格也实惠。”穆罕奈德感叹道,通过海运、空运等运输方式,如今的义乌实现了“卖全球、买全球”。

  规划经营策略、吸纳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创新……穆罕奈德为餐厅经营倾注了心力,也正是这份用心让贝迪餐厅广受好评。目前,贝迪餐厅有300多道菜品供客人选择,120名员工中有10名来自黎巴嫩、叙利亚等国的外籍厨师,是穆罕奈德专门从阿拉伯国家招聘而来。“大家在义乌工作开心,生活舒心,日子越来越好。”穆罕奈德说。

  20多年间,穆罕奈德见证了义乌的快速发展。“我爱义乌,这座城市让我梦想成真。”穆罕奈德说,在义乌,只要努力,就能找到许多发展机会。如今,穆罕奈德正在为餐馆扩建忙碌着,他计划再开一家分店。“我和家人会一直扎根义乌,继续为美好生活努力打拼。”穆罕奈德说。(本报记者 刘军国)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