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聚焦“重建信任”——“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聚焦“重建信任”——“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19 09:53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聚焦“重建信任”——“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会场,与会代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聚焦“重建信任”——“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国际视点)

  与会代表在会议茶歇期间交流。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颜欢摄

  一列列火车不断进站出站,一辆辆巴士穿梭在机场、火车站与小镇之间。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1月15日至1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个瑞士东部的冰雪小镇因此格外热闹。

  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名政界、商界、学界和媒体代表围绕“在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为新的时代创造增长和就业”“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长期气候、自然与能源战略”4个议题展开探讨。

  论坛发布的《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在2012年至2020年,全球合作呈上升态势,但从2020年到2022年,全球合作指数开始下滑。参与《全球合作晴雨表》发布的麦肯锡公司全球管理合伙人鲍勃·斯特恩费尔斯表示,“我们已经使用过太多具有分裂性的词汇,比如‘脱钩’,但只有合作才能重新点燃解决问题的动力。让我们把合作这个词带入达沃斯讨论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表示:“世界正面临转型的挑战,我们必须重建信任,并坚定我们克服挑战的信心。”

  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论坛15日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走弱。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认为,尽管全球高通胀正在缓解,但经济增长停滞、金融环境持续收紧、地缘冲突及不平等现象加剧等情况,将使今后一年全球经济韧性面临考验,凸显全球合作的迫切需要。施瓦布呼吁利用发展绿色、数字和普惠经济的良机,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购买力并最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各方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利好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去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对中国、亚洲和全球都是好消息。她认为,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增长模式转型。中国在推动生产力提升、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等方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与会人士关注。《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近3/4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人工智能将在2024年加速发达经济体的创新,而低收入国家在这方面的步伐滞后,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和技术鸿沟。很多与会人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在安全、治理、监管、版权、伦理等多个方面带来风险和挑战。要特别关注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本次年会上,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热度不减。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发言中说,应完善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的机制,国际能源机构要有所作为。“做出承诺并不意味着会落实具体的措施,国际能源署将监督这些承诺的实现。我们将回溯2008年以来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甲烷排放等方面的承诺和落实进度,并定期发布报告,向世界展示我们在节能减排上所采取的行动。”比罗尔说。德国采埃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尔格表示,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推进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经济论坛将致力于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尽管当前全球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和乏力的经济增长前景,但是促进全球合作是可能的,而且正在进行中。

  (本报瑞士达沃斯1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禹丽敏 颜 欢 许海林)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闭幕

  • “国门铁路”警察守护旅客平安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