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软实力优势时代已结束:年轻人更容易看好中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美国软实力优势时代已结束:年轻人更容易看好中国”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2024-01-15 21:03

  原创 齐倩 观察者网

  去年11月,华盛顿动物园“美香”一家三口启程返乡,旅美大熊猫自此全部回国。“中国大熊猫何时再次赴美”,成为美国民众和各大美媒关注焦点。这一现象令一些美学者和媒体忧心忡忡。

  “与中国相比,美国全球‘软实力’战略正在老化。”1月13日,美国《国会山报》发布专栏文章,以大熊猫为由,渲染中国通过所谓“熊猫外交”、对外援助、全球媒体布局等计划对美国构成的“软实力威胁”。

  文章指出,相比年长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政治、技术和文化持积极看法,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而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凭借好莱坞、流行音乐和快餐获得“软实力”优势的时代早已结束。

  当前,中美地缘关系紧张局势持续。在美国政客渲染炒作下,涉台、关键技术出口管制、对俄关系等议题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但尽管如此,在“大熊猫有可能回归”的消息传出后,大熊猫便迅速登上包括《纽约时报》、NPR、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等主流美媒的头版头条。

  “这就是文化符号(cultural symbols)的力量,”专栏文章作者、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霍赫伯格(Fred P. Hochberg)如此写道。

  中美双方1996年开始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美国是最早和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之一,也是和中国开展大熊猫合作单位最多的国家,先后一共有4家动物园参与,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为濒危物种的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8个国家、20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去年,共有17只到龄到期大熊猫先后从日本、美国、法国、荷兰、马来西亚、英国、德国等国家返回。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国际交流中,大熊猫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可以说是友谊的使者和桥梁。对于所谓的“熊猫外交”,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表示,中国同很多国家开展大熊猫的保护合作研究,目的是提高濒危物种的保护水平,促进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然而,《国会山报》在文章中将“熊猫外交”视作中国在国际“软实力”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文章还提及了中国开展孔子学院、全球媒体布局等文化交流计划,同时表示,通过对外援助和“一带一路”倡议,南半球的社会经济与中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凭借好莱坞、流行音乐和快餐获得软实力优势的时代早已结束。”文章称,美国政府应该在未来的全球文化外交战略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因为中美正在全球南方展开“认知战争”,而美国当前大部分文化战略为冷战时期的遗留产物。当前,局势对于美国来说不容乐观。

  文章举例说,不同于欧洲,在主要位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国家中,民众对于中美两国都持积极看法;相较于年长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政治、技术和文化持积极看法,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数据还显示,在非洲国家,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文化高于平均水平,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

  最后,文章呼吁美国政府加强文化外交努力,就什么是“美国文化”达成共识,并找到一种方法来协调美国在舞台、博物馆和电影院等传统高雅文化场所之外的影响力。

  其实,在美国内部,对于美国将输掉影响力争夺战的担忧已经由来已久。

  美国《新闻周刊》2022年10月曾援引英国剑桥大学民调结果称,在赢得发展中国家民众青睐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中,中国首次击败美国。当时的民调显示,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世界中所谓“自由民主国家”失去信心,有62%的民众支持中国,61%的民众支持美国。

  去年3月,CGTN智库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全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35个国家3776名受访者中,有74.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治权力更倾向于为少数富人服务,而非广大民众。

  来源|观察者网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