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次达到34万亿美元 “野蛮生长”的美国国债是如何产生的?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首次达到34万亿美元 “野蛮生长”的美国国债是如何产生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1-04 08:50

  当地时间1月2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首次达到34万亿美元。去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3万亿美元,短短三个半月时间,美国国债规模又增加了1万亿美元。不过,美国去年经由立法暂缓联邦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联邦政府因而暂无债务违约风险。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美国会下周复会 解决为政府提供资金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去年9月突破33万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税收减少、联邦政府支出增加,进而导致联邦政府赤字规模扩大。

  美国国会定于下周复会,届时需分别赶在1月19日和2月2日两个期限前,解决为联邦政府持续运转至今年9月、即2024财政年度结束时提供资金的问题。美国国会2023年11月中旬通过为联邦政府拨款的“分段式”临时法案。法案设置“梯形”时限,向大约20%的联邦政府机构拨款至1月19日,为另外大约80%的机构拨款至2月2日。

  2023年上半年,美国总统拜登与众议院时任议长麦卡锡经谈判达成预算上限和开支协议,为敦促国会尽快审批完成2024财年全部12项拨款计划,规定如果国会今年4月前没有审批完成上述拨款计划,联邦政府全部机构将自动削减1%的开支。

  巨额美债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填补赤字,美国政府通常会通过发行国家公债来借钱。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就是这种借款及相关利息的积累。

  美国长期维持对外贸易赤字,输出美元和通胀,同时通过大量发债形成美元回笼的“债务循环”体系。极低的借贷成本,使美国愈发沉迷于滥用霸权、举债成瘾。

  2023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这一法案暂缓债务上限生效至2025年年初,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据美国财政部数据,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早已超过120%。

  到了2023年8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惠誉当天发表声明说,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债务负担居高不下且不断加重,未来3年财政状况预计将持续恶化。

  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收支报告,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相比上一财年增加23%,扩大至近1.7万亿美元,为有记录以来第三大缺口,相当于美国该财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3%。

  连续的财政赤字不断筑高美国的债台。2023年9月18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次超过了33万亿美元。

  2024财年美国防预算达历史最高

  一方面美国政府财政长期入不敷出,一方面美国军费开支也在节节攀升。2023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批准了2024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根据预算,2024财年美国将拨款8860亿美元用于各类军费开支,较上一财年增加近300亿美元,该数额为历史最高。

  美债不断膨胀 军费开支节节攀升

  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2023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美国军费持续攀升,2021年达到742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这一数字或将增至9980亿美元。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近年来,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就包括美国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等多场海外战争。

  根据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统计,从2001财年至2022财年,美国用于发动战争的开支达到了惊人的8万亿美元。

  联合国秘书长前特别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此前也曾直言,当前美国债务危机的主因就是美国政府沉迷于战争。

  近两年高通胀是美国经济最大挑战之一

  美债成本持续飙升,不负责任的激进加息是直接元凶。近两年来,高通胀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最大挑战之一。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2023年继续实施一系列加息、缩表行动,以推动通胀水平下降。迄今,美联储已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高利率严重阻碍了美国消费和投资,随着此前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借贷成本迅速上升,导致美国信用卡欠款余额在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信用卡还款逾期比例从一季度的6.5%升至三季度的8%,达到十余年来的最高水平。

  民调显示约76%的美国人最担忧经济问题

  政府债台高筑、财政赤字增加,也损害了美国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信心。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1月1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最担忧的议题依然是经济。

  民调显示,约76%的美国人希望政府着力解决与经济有关的问题,与2022年12月75%的占比相差无几。约85%的共和党人和65%的民主党人把经济列为最优先事项。民调还显示,仅有5%的美国人“极其”或“非常”信任拜登政府。

  此外,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日前发布的“全美经济调查”显示,66%的受调查者对美国当前经济状况和前景持消极态度,这是这项调查开展1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