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企助力坦桑尼亚提升基建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企助力坦桑尼亚提升基建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来源:人民日报2023-12-27 09:17

中企助力坦桑尼亚提升基建水平(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中国和坦桑尼亚合作一直走在中非合作的前列。近年来,中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了港口、桥梁、铁路、公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为坦桑尼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中坦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达累斯萨拉姆港——

“把中国速度和技术带到坦桑尼亚”

  一艘艘满载的货轮停靠在港口,装卸车辆往来穿梭,桥吊下整齐码放着集装箱……位于印度洋西岸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一派繁忙景象(见图,卞亮摄)。这里不仅是坦桑尼亚的门户港口,也是东非多个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通道。

  港口修建于上世纪40至50年代,码头设施逐渐老化且泊位狭窄,一度难以承担日益繁忙的货运任务。2017年,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总承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达累斯萨拉姆港1—7号泊位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施工之初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港区水域宽度不足300米,陆域宽度不足200米,施工作业区域受限;二是施工期间,港口仍要正常运营。为此,项目部确定了泊位滚动施工方案,即在不影响港区整体运营的前提下对不同泊位依次施工,确保实现“保工期,不停航”。

  达累斯萨拉姆港所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海水盐度大,在港口泊位的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施工技术。与传统灌注桩相比,PHC管桩强度大、受波浪影响小、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性好,不仅维修保养的综合成本更低,使用寿命也更长。“这是PHC管桩在非洲港口建设中的首次运用,也是中国标准的相关产品在坦桑尼亚首次落地。”中国港湾项目负责人卞亮说。

  作为坦桑尼亚近50年来首个大型港口基建工程,达累斯萨拉姆港泊位改扩建项目将港口靠泊能力从2万吨级提升到7万吨级。2021年6月,项目全部完工后,港口整体货运能力、服务水平和竞争优势实现大幅提升。

  说起焕然一新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坦桑尼亚港务局副局长朱马·基贾瓦拉十分自豪:“达累斯萨拉姆港泊位改扩建项目是坦桑尼亚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通过对港口设施的全方位升级,坦桑尼亚和东非内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获得重要支撑,港口在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坦桑尼亚前工程、交通和通信部部长伊萨克·卡姆韦威表示:“中国企业把中国速度和技术带到坦桑尼亚,项目交给中国企业施工是正确的选择。”

   快速公交二期项目——

“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现代化”

  行走在达累斯萨拉姆姆巴加拉区的基尔瓦大街,路边的商贩们吆喝叫卖各种商品,行人、车辆熙熙攘攘。

  当地人阿尔马斯告诉记者,过去从这里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需要两小时,在中企承建的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后,现在乘车到市区只需要30分钟。“我们去市中心的商场、医院、学校方便多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坦桑尼亚是东非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实施的BRT快速公交二期工程(以下简称“BRT二期项目”)1标段项目是该国快速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目前已建成,等待交付使用。

  据介绍,该项目涵盖快速交通车道、公交站、特殊地段的铁路桥、人行天桥、交通信号灯、道路排水设施、道路通信系统等建设。“项目正式投运后,将极大便利市内交通,大幅缩短港口到机场的时间,进一步推动市区公共交通网向城市北部和西部延伸,覆盖更多社区和人口。”BRT二期项目经理袁睿说。

  就职于当地一家物流企业的货车司机洛夫里克说,以前尼雷尔路和昌贡贝路的交叉路口非常拥堵,去机场不到30公里的路有时会堵两三个小时。去年,BRT二期项目尼雷尔跨线桥完工,对拥堵路段成功实现了分流。“尼雷尔跨线桥投入使用后,现在30分钟内就能到达机场,真是太方便了。”洛夫里克高兴地说。

  “达累斯萨拉姆是我从小生活的城市。在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看到这座城市的交通日益改进,出行越来越便利。”穆鲁马2019年入职中国电建,全程参与了BRT二期项目的建设。他入职时担任道路安全员,如今已成长为安全工程师。“我希望和中国企业一起建设更多项目,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现代化。”

  非洲发展银行代表团在考察BRT二期项目后表示,坦桑尼亚快速公交项目是一个样板工程,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非洲国家借鉴。

   马古富力大桥——

“很多人的收入都大幅提高”

  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波光粼粼、水天相依。由中企承建、正在建设中的马古富力大桥横跨南北,将助力维多利亚湖两岸互联互通,造福当地民众。

  清晨7时左右,维多利亚湖湖畔,来自盖塔、卡盖拉、基戈马等地的乘客陆续登上渡船,前往对岸的姆万扎。萨姆韦尔在盖塔经营着一家小商店。“通常一班渡船要等三四十分钟,行驶25到30分钟,但运量十分有限。如果选择公路,时间更长,至少两个半小时,极不方便。”萨姆韦尔期待,马古富力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极大缩短往返时间,带动维多利亚湖周边交通物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马古富力大桥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五局联合承建,于2020年2月开工。大桥连接盖塔与姆万扎,全长3.2公里,双向4车道,预计2024年年底完工。大桥也是连接坦桑尼亚与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等国的重要枢纽。建成后,维多利亚湖两岸通行时间将缩短至5分钟。

  渔业是维多利亚湖区的主要产业,也是周边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保障湖泊的水质十分关键。项目副经理秦榕介绍,项目团队引进了中国先进技术和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创新技术克服复杂地质和水域环境,保证了施工过程的科学、绿色和高效。“为了打造无水的水中承台施工作业环境,我们采用了一体式柔性止水工艺,利用橡胶胶囊填补承台底板与桩基之间的空隙,充气膨胀后可完成隔水,防止渗漏。”秦榕说,这项技术被评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今年26岁的萨米尔是一名测量工程师,他告诉记者:“姆万扎是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学校、市场、医院等都集中在那里。以前,大家出行只能选择轮渡,我的祖辈们可能从未想过这里会架起一座桥,帮助我们走向繁华。大桥项目建设前,我们村里人大多以捕鱼为生。大桥项目开工后,村里很多人都来应聘,我也加入进来。工作机会很宝贵,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收入都大幅提高。”

  据介绍,项目开工以来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培养了20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今年6月,坦桑尼亚总统哈桑视察项目时表示,马古富力大桥的建成将彻底改善维多利亚湖两岸的交通状况,方便更多地区的商品运往姆万扎。

  坦桑尼亚学者、时事评论员恩金戈表示,中国企业为坦桑尼亚建设了多个大型基础设施,将大量工程分包给当地公司,同时雇用数千名坦桑尼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当地培养了众多工程技术人才。(本报记者 沈小晓)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