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 欧洲需校正对华认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国际锐评|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 欧洲需校正对华认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2-08 08:35

  12月7日,今年中欧关系的重头戏——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树立正确认知,一心一意发展关系。欧方领导人表示,不希望同中国脱钩,认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欧洲利益。在观察人士看来,面对动荡加剧的世界,中欧发出了以对话合作应对挑战的积极信号,值得欢迎。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相关专家对《国际锐评》表示,站在中欧关系的历史坐标下,这场中欧领导人会晤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双方期待借此总结交往经验,巩固高层密切沟通的良好势头,同时面向未来拓展合作。

  中国人常说,“温故而知新”。正确看待彼此,是中欧开展合作的前提。过去20年,中国出台了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把欧盟视作世界重要一极,坚定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对欧政策保持了稳定连续。相比之下,欧盟对华政策不时出现波澜。特别是近年来,欧盟从战略层面把中国定义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一些人还鼓吹对华经济合作“去风险”。不少分析认为,所谓对华“三重定位”自相矛盾,反映出欧盟受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影响,对华认知发生了错位。这也是中欧关系波折起伏的主要症结。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这个答案其实20年前就已经给出了,那就是“全面战略伙伴”。在这次会见中,习主席再次强调了中欧关系这一正确定位,指出中欧要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彼此,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这些主张对于中欧关系排除干扰、聚焦合作具有根本性意义。欧方表示,欧盟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开放坦诚的态度就分歧问题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希望欧方说到做到,以更多的战略自主校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务实。

  近日,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向《国际锐评》分享了他对“竞争”的看法,认为“竞争会让彼此变得更加强大,良性的竞争永远是件好事”。说到底,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2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额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尽管欧洲内部有“去风险”杂音,多家欧洲企业高管今年以来纷纷来华,欧企积极参加中方举办的进博会、消博会等重要展会,法国还将担任2024年服贸会和进博会主宾国。这充分说明中欧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在这次会见中,中方表示愿将欧盟视为“三个伙伴”——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欧方领导人认为,欧中合作是互惠平等的,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事实上,对于欧洲来说,最需要去掉的风险是泛政治化以及保护主义。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的必然选择,欧方需奉行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加强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互利合作。

  从更大层面看,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在这次会见中,双方认同,要在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和协调,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并就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开展对话和合作。中方愿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同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一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说明,中欧在全球治理理念上具有比较广泛的一致性。只要双方携手,阵营对抗就不会出现,世界分裂就不会发生,人类就会发展进步。

  走过20年,中欧交往的经验表明,坚持把彼此视为全面战略伙伴,双边关系就能向前进、向上走。下一个20年,中欧仍需坚持正确认知,在各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这不只造福双方人民,也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