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英国与希腊因历史文物引爆外交纠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英国与希腊因历史文物引爆外交纠纷

来源:北京日报2023-11-30 09:46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昨天与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会面时表示,英国首相苏纳克在他访英时取消两人的会晤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会影响希腊与英国的关系。

  米佐塔基斯自11月26日起访问英国。由于他在26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表示将向苏纳克提出“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的问题,与苏纳克的会谈在举行前几个小时被英方取消。“这些文物的归属权没什么可争议的,它们就是希腊的,它们根本就是被偷走的。”米佐塔基斯说,希腊已经等了200多年。

  文物追索关乎希腊国家利益

  200多年前,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将希腊帕特农神庙乃至雅典卫城的大量大理石雕塑切割运回英国。石雕被英国政府收购,从此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希腊一直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这批雕塑。但英方始终声称,这些雕塑是“合法获得的”。此次访英前两周,米佐塔基斯就曾通过英国媒体喊话,再次要求英国归还雕塑。

  希腊政府发言人马里纳基斯用“前所未有”形容苏纳克在会谈前几小时取消与米佐塔基斯会晤的决定。他强调,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希腊总理的不尊重,也是对希腊人民的不尊重。“很明显,他是被我们关于帕特农神庙雕塑回归的一贯立场惹怒的。”

  关于“放鸽子”的做法,英国首相府的解释则是,希方此前曾承诺,不会公开讨论有关雕塑的问题。

  “希腊要求英国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的呼声一直存在,近几年一浪高过一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高健对本报记者说,英国国内很多普通民众其实都支持向希腊归还雕塑,认为这是掠夺获得的,是英国历史的耻辱。“此前的确有风声说英国有意在归还雕塑问题上采取积极配合的措施,但没想到当希腊提出具体要求时,英国以取消会晤的方式来回应,这一行为暴露了苏纳克政府的真实态度。”

  希腊社会对文物流失海外问题的关切度很高。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希腊旅游时,曾亲眼目睹希腊民众在旅游景点因流失文物的话题与英国游客发生争执。长期研究海外流失文物问题的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帕特农神庙雕塑流失至英国的时间年代久远,希腊与英国对这一问题各执一词。英国脱欧前,同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就曾动用大量外交资源要求英国返还文物。

  “希腊是个小国,旅游收入和文化遗产给希腊带来的收益很大。对希腊来说,文物追索关系到重要的国家利益。同时,希腊也不存在太多地缘政治方面的利益,文物追索就自然地成为希腊民间和官方都格外关注的问题。”霍政欣说。

  多重因素增加英国被追索压力

  大英博物馆内的800多万件藏品,绝大多数来自其他国家。多年来,包括希腊在内的多国不断向英国追索被掠夺的文物。英国曾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大英博物馆无疑也是英国殖民史的一座展览馆,其中也包括约2.3万件中国文物。

  然而,长期以来英国一直以“保护文物安全”为由拒绝各国的追索要求。1963年,英国议会还修订《大英博物馆法》,以立法形式禁止归还文物。但在今年8月,大英博物馆被曝丢失约2000件馆藏文物,这使其陷入舆论漩涡,一再声称的“保护文物安全”能力遭到质疑。多国再次呼吁英国归还文物。

  霍政欣说,文物归属往往牵涉到民族感情,容易引发外交纠纷。他介绍,近年来,全球文物追索返还领域有很多新的发展。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2017年访问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时,就曾表示法国在殖民时代掠夺非洲的文化遗产是不道德的,自己在任期间要纠正这种不道德行为,推动立法向非洲返还文物。但马克龙的表态也有地缘政治背景,那就是法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下降,国内的非洲移民在增多,马克龙希望提升非洲对法国的好感,并为自己增加选票。

  “但英国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是比较保守的。”在霍政欣看来,英国官方之所以一直积极回应希腊关于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的要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以此开辟先例,导致大英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被“搬空”。

  德国自去年起向尼日利亚归还贝宁青铜器,这使英国进一步感受到压力。尼日利亚也向大英博物馆提出了归还贝宁青铜器的要求,与此同时,埃塞俄比亚和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也提高了向英国追索文物的声量。

  高健表示,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得到了增强,追索被盗窃和掠夺的文物也随之成为不断受到关注的重要话题。

  此次纠纷不会影响希英关系

  被苏纳克公然“放鸽子”后,回到希腊的米佐塔基斯仍然冷静地表示,此次纠纷不会影响希英关系。

  高健认为,文物纠纷不会从根本上左右英国与希腊等文物追索国之间的关系。文物问题在双边关系中并非主导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文物归属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任何一个有类似历史伤痛的民族应该被尊重的重要权益。不过,由于相关文物的流失往往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最终归还本国也面临着诸多客观存在的难题和障碍,既需要相关国际机构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更需要相关国家之间的深度理解与通力合作。

  霍政欣表示,对大国来说,文物归属纠纷通常不会冲击外交关系。由于希腊与英国之间本身不存在地缘竞争关系,又同属西方阵营,两国在文物返还问题上的争议持续发酵,在民众高度关注之下,产生的影响会被放大。

  随着多国向历史上的殖民国家追索本国文物的声浪越来越大,未来,无数被掠夺、盗窃的珍贵文物应该如何走上“回家之路”?

  霍政欣介绍,目前追索流失文物主要依据的多边国际公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在1995年通过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但国际法界存在“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相关国际公约只能解决其生效后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无法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国际法的发展,以及追索国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历史上因劫掠等非正义行为造成的文物流失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霍政欣说。(本报记者 白波)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