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际锐评丨下一个30年再创奇迹,亚太该走什么路?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国际锐评丨下一个30年再创奇迹,亚太该走什么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1-19 11:12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三十,意味着成熟,也意味着一段新征程的开端。今年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30周年。很多人都在思考,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亚太带到本世纪中叶?如何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30年”?当地时间1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承诺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给出了中国的答案。

  思考下一个30年的路如何走,不妨看看过去30年亚太的发展。亚太地区平均关税水平从17%下降至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七成,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还要多,十亿人口成功脱贫……“亚太奇迹”有目共睹。

  在这样的发展奇迹背后,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主渠道”,APEC作为地区重要经济合作论坛,30年来促进了亚太经济一体化,助力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另一个是“初心”。APEC成立于冷战结束后不久、经济全球化渐成潮流的背景下,从一开始各经济体就同意超越集团对抗、零和博弈的旧思维,通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推动亚太经济发展,造福亚太人民,并为此提出了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壁垒等一系列宗旨目标。

  3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亚太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但同时面临着逆全球化、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博弈、气候变化等挑战,个别大国在亚太鼓动“脱钩断链”和阵营对抗,给地区发展造成了干扰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本次APEC峰会上倡导“坚守初心、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契合了APEC的定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说出了地区人民的共同心声。

  关注中国的人会发现,“高质量”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核心词汇。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到亚太的“高质量增长”,这之间有什么关联?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对《国际锐评》说,中国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对创新、绿色、开放等“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有了深刻理解,希望把这些经验分享给亚太区域,让更多APEC经济体实现共同发展。本次APEC峰会发布的《旧金山宣言》强调,推动本地区将韧性、可持续性、互联互通、创新和包容性纳入优先事项。这体现了中方相关政策主张。

  实现亚太“高质量增长”,前提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有清晰认知。在本次峰会上,习主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引领亚太合作正确方向。中国提出了APEC数字乡村建设、企业数字身份等倡议,以及APEC绿色农业、可持续城市、能源低碳转型等合作倡议,将更好地为亚太发展赋能。

  在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小城齐拉姆,奥梅利娅·特雷霍和她的家人有一个心愿——保护红树林保护区内的590多种动植物,其中包括数十种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中国华为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合作项目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一心愿。“AI技术合作保护红树林”体现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中国推进亚太合作的努力。

  实现亚太“高质量增长”,需要协同合作,特别是大国应担起责任,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示范作用。近日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重要共识,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提升了稳定性。“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习主席在APEC峰会上的倡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人们特别注意到,这次中美元首会晤在全球治理特别是合作应对气候危机方面,取得了相关成果。有分析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的APEC合作中,绿色发展或将是进展较快的一大领域。

  实现亚太“高质量增长”,各国有各国的办法,但对很多基本问题的认知有必要形成共识。比如,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APEC在区域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外界关注到,本周APEC会议期间,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部长级会议也在旧金山召开,然而在最关键的贸易方面没有达成任何协议。这说明,用“印太”取代“亚太”、搞“小圈子”不符合全球化发展潮流,不符合开放的多边主义精神,还是要回到APEC这个“主渠道”上来。

  一路走来,中国对推进亚太合作初心不改,不仅指引方向,还付诸行动。下一个黄金30年,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将继续助力亚太高质量增长,推进落实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动力。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亚太应始终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

  (国际锐评评论员)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