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依依不舍“四叶草” 本届进博会配套活动122场 以会促展、促谈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依依不舍“四叶草” 本届进博会配套活动122场 以会促展、促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1-11 15:08

  本届进博会上,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四叶草”,国家综合展成为综合形象展示重要平台。

  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国家展,巴林、中非、多米尼克、冈比亚、几内亚比绍、洪都拉斯、马里、阿曼、塞拉利昂、多哥、津巴布韦等11国首次参展。各参展国举办了近200场丰富多彩的展台活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 孙成海:中国馆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重点展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向世界讲述“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精彩故事。馆内各类展品和互动展项受到观众广泛欢迎,成为观展热门打卡地。

  122场配套活动

  71场新品发布精彩纷呈

  此外,本届进博会还举办了122场各类配套活动,人文交流丰富多彩,放大展会综合效应。

  本届进博会展期里,集中举办了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研究发布、产品展示等各类配套活动122场。增设配套活动组团观展服务,吸引更多活动嘉宾到展台参观洽谈,进一步强化“以会促展”功能。

  贸易投资对接会邀请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洽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416项。组织96场集中签约活动,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项。

  开展71场新品发布活动,展示142项前沿科技产品。738家机构参与人文交流展示,中外演出团体带来展台活动和公益演出超过200场,相关数量均超历届水平。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 孙成海:在办好第六届进博会的同时,第七届进博会筹备工作已全面铺开,已经举办4场签约仪式,累计近200家企业提前签约第七届进博会,第七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依依不舍“四叶草” 明年再见

  第六届进博会六天时间里,参展商、采购商收获满满,很多企业都提前签订了第七届进博会的展位,约定明年再次相聚四叶草。

  进博会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美国食品和农产品馆时,美国参展商克里斯依旧在紧张地和客户对接洽谈,此时距离闭幕只剩下不到六个小时。

  采购商带着行李争分夺秒,克里斯也向记者展示起自己这几天的行程安排,满满当当的几页纸,精确到了小时。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为了能让自己的产品通过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进博会的每一刻他都倍感珍惜。

  参展商 克里斯:我们大概和25、26家下游企业和分销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细节的洽谈。进博会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我必须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钟。

  同样是第一次到中国的,还有来自秘鲁的马马尼大叔。这其实已经是他亲手制作的羊驼第六次亮相进博会了。但是过去五年,他一直没有机会亲自来到现场。展台上的小羊驼们,这些年成了进博会上的畅销单品,也帮助远在秘鲁的四百多个家庭脱贫致富。来现场看看,成了马马尼大叔一直以来的愿望。

  马马尼合伙人 伊莎贝尔:我们的订单总额超过了50万元人民币。非常感谢消费者们喜欢我们的产品。

  在四叶草旁边的进博会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今年,通过合作洽谈,参展商晋兰加的展品在进博会之后可以直接变成交易平台里的商品。在那儿,进博会永不落幕。

  6天时间里,一次次握手、一份份订单背后,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是全球参展商、采购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各国朋友在这里广结良缘、满载而归。

  参展商 阿拉丁:我们在不同国家都参加展会,但是进博会是最好的,是唯一的。我肯定会想念进博会。

  参展商 陈润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国家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方。我只能说中国太不可思议了。

  参展商 弗兰克·克利斯提·哈姆: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1000多名观众。我们真的希望我们不要离开。不过我们已经提前预订了明年的展位。

  参展商 斯蒂芬妮:这是洪都拉斯第一次来到进博会,我们签约了咖啡、食品等各种类型的订单。希望明年有一个更大的展台,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国家。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