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绘梦丝路|智汇篇】科技赋能 医药助力 中国为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绘梦丝路|智汇篇】科技赋能 医药助力 中国为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11-07 20:12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题:【绘梦丝路|智汇篇】科技赋能 医药助力 中国为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天地玄黄,数字历法参悟大道玄机。

  生命本源,方圆寸缕尽显宇宙奥秘。

  日月盈昃,斗转星移。

  科学启智,无问东西。

  阴阳交融,演绎和合共生。

  茶韵咖香,交织丝路脉络。

  药香氤氲,广撒济世之情。

  筑梦“一带一路”,

  一张张匠心独具的“中国名片” 传向全球。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古丝绸之路,

  率先实现东西方商贸互通有无。

  丝绸、茶叶、瓷器等,从中国运出,

  葡萄、香料、珠宝等,从西方引入。

  东西方物产流通,

  铸就了这条大道的繁盛。

  2022年4月,航拍敦煌莫高窟外景。(资料图) 王斌银摄

  古丝路

  不仅是通商易货之道,

  也是文化交流融汇之路。

  佛教、伊斯兰教,

  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

  纷至沓来。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等,

  也经此道走向世界。

  古今交融,中西交通,文化交汇,

  新时代的科技交流,再现盛景。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片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官网

  众星织网,布局“空天”。

  2018年年底,

  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

  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自此,北斗星耀“一带一路”。

  缅甸的农林业信息采集,

  泰国的仓储物流,

  科威特摩天大楼的建设监测,

  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

  从绿意葱茏的东盟到广袤的阿拉伯地区;

  从碧波荡漾的江海到宽广无垠的陆地,

  北斗系统以稳定、可靠、精准的服务,

  导航“太空丝绸之路”,

  谱写卫星全球应用合作的新篇章。

  2015年6月21日,中国广西玉林市一市场上出售的各种中药材。

  一缕药香、妙手仁心。

  伴随商贸往来,

  针灸、拔罐等中医之道,

  早已在古丝路落地生根。

  如今,中医药持续广织海外“朋友圈”,

  “健康丝绸之路”通达四海。

  中国与14个共建国家,签订传统医药合作文件,

  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投入建设。

  百余种中成药在共建国家,

  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

  中医药交流合作已成为,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新名片”。

  9月7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正在河北省石家庄举行。图为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展馆外,两只正在“散步”的智能机器狗吸引参观者。

  数字经济,蓬勃兴起。

  逾1.1万件来自中国的数字通信专利技术,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

  出海构建底层技术框架,强化本地化网络链接。

  中国科技领衔跨越式增长,

  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幅

  跨越“数字鸿沟”的新蓝图。

  截至2023年6月底,

  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达58家。

  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

  技术转移等合作陆续展开。

  数字经济发展,创新资源开放,

  各国共享科技进步红利。

  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成果。图片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

  十年厚植,芳菲满园。

  忆古叙今,融通无限。

  “一带一路”倡议,

  为推动各国互鉴互通,

  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各国发展

  因此释放出无限潜力,

  科学技术因此激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中外文明也因此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陈彩霞

  中国新闻网出品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返京途中在江苏盐城考察

  • 高质量发展“点亮”三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
2023-12-04 10:21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2023-12-04 10:20
相比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X射线三维表征技术,透射电镜三维取向重构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
2023-12-04 10:20
近日,上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三大行动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发展,找好动力源、下好先手棋、释放新动能、培育“核爆点”。
2023-12-04 10:19
去年,艾超带领团队在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发现了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3-12-04 10:18
设立于1994年的杰青项目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五年内给予稳定的经费资助,在科技界广受好评。
2023-12-04 10:18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  “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3-12-04 10:16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传递出中国将更深层次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信号。
2023-12-04 1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2023-12-04 10:15
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
2023-12-04 10:14
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2023-12-01 08:26
在十一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中,中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1个,约占1/4。
2023-12-01 08:24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1 08:19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惠普与20多万家中小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中国市场是惠普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2023-12-01 08:15
“三北”工程,是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的序幕。
2023-12-01 04:40
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支持研究可重复性的关键。30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次对外发布《中国开放数据白皮书2023》。白皮书显示,中国科研群体对开放数据有较高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有78%的受访者赞成公开研究数据成为惯例。
2023-12-01 04:40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开启战略合作,中科星图将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落地合肥。
2023-11-30 07:29
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说,模型的大小、训练所需参数量的规模等因素直接影响智能涌现的质量。
2023-11-30 07:27
当癌细胞缺少一种重要蛋白时,能激活免疫系统的“备用机制”来对抗癌细胞。
2023-11-30 07:26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11-30 05: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