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塞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塞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03 08:26

  加强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发展——

  中塞深化基础设施领域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本报记者 颜 欢 谢亚宏 李 强 刘仲华

  近日,本报记者赴塞尔维亚探访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多瑙走廊”等项目,感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塞务实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5年,中国和塞尔维亚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合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企积极参与在塞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塞尔维亚与周边地区加强互联互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贝尔格莱德变得更宽敞便利、更现代化了”

  上午7时,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开始逐渐忙碌起来。络绎不绝的大货车和私家车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快速穿梭,展现出这座城市欣欣向荣的活力。穿越公路立交桥时,桥体侧面“中国电建”的标识清晰可见。

  长期以来,贝尔格莱德缺少绕城公路,沟通欧洲南北的核心骨干通道——泛欧10号走廊只能借道城区,这使得大量重型货车要穿行市中心,不仅造成交通严重拥堵,还带来了空气和噪声污染等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就已被纳入国家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进展缓慢。

  2016年,在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电建集团与塞方签署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项目合同。该项目全长20.34公里,涵盖4条隧道、22座桥梁和2组大型立交桥,是泛欧10号走廊的重要支线。项目副总工程师拉迪克·约维卡介绍,由于该项目此前在2013年已完成设计,当建设团队投入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为了达到最好的建设效果,中方团队一次次开展“头脑风暴”,与塞方多次沟通探讨改进措施,在得到认可后迅速付诸实施。“和中国朋友一起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感触是,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约维卡由衷地说。

  在这样锲而不舍、认真高效的努力下,项目于今年6月底提前建成通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对通车表示祝贺,对中国电建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对中国的支持表达谢意。武契奇表示,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通车这个延续三十余载的梦想。

  过去4个多月里,依靠绕城公路引导分流,贝尔格莱德市区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市内拥堵状况减轻了约30%。同时,泛欧10号走廊的通行能力和效率也大大提升,为塞尔维亚更好融入地区互联互通带来更多便利。据了解,很多从土耳其去德国的货车之前会绕道邻国,现在则更多选择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通行。

  “如今出行便利多了!还记得过去进城上班,我们没有别的路可选,只能穿行拥堵的城区道路。”伊莲娜的律师事务所在贝尔格莱德老城中心附近,在绕城公路通车前,她每天出门都要做好堵车的心理准备。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通车后,从城郊去市中心上班的人有了更多选择。伊莲娜原来每天通勤单程要驾车1小时左右,如今则压缩到了15至20分钟。“就连从国外回来探亲的朋友也对我说,贝尔格莱德变得更宽敞便利、更现代化了。”伊莲娜感慨道,“我在这座城市出生、长大,从小就听说首都要建设一条绕城公路,如今眼见道路通车成为现实,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希望能与中国伙伴一起建设更多的桥梁”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畔,塞尔维亚东部城市戈卢巴茨的古老城堡和国家森林公园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到来。然而,令当地市民苦恼的是,道路基础设施老旧严重制约着游客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建设的“多瑙走廊”将帮助戈卢巴茨突破瓶颈,走上发展快车道。

  在多瑙河支流大摩拉瓦河边,中塞工人正在合作建设整个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桥梁。塞方分包商阿列克西奇已经与中国企业合作多年,对中国建设速度和质量赞赏有加:“在此前的项目中,我们均按时保质完成了建设,与中国朋友一起工作非常愉快。这是我们在‘多瑙走廊’中修建的第六座桥,之后还要建6座,希望能与中国伙伴一起建设更多的桥梁。”

  “多瑙走廊”项目是中塞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又一成果,由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承建,于2021年11月正式动工。项目连接塞东部城市波扎雷瓦茨和戈卢巴茨,全长约6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沿线涉及50多座桥梁和20多座环岛。作为塞尔维亚东部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多瑙走廊”建成后将使塞东部与国内主要城市相连接,有助于东部城市吸引更多投资和游客。

  “多瑙走廊”项目部近200名员工中,塞方员工占到3/4以上,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助理工程师梅拉尼娅就是其中一员。她对记者说:“我学习的专业是给排水工程,在大型工程工作不仅专业对口,对于我自己开阔眼界和未来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很荣幸来到这里,大家都很友善,教会我很多知识,我甚至都会说一点中文了!”

  正在项目部工作的塞方质量工程师达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道路专家,她告诉记者,“多瑙走廊”终点连接欧盟成员国,是欧洲E75公路的重要支线工程,“我曾在许多外资公司监理道路工程,我认为中国建设者的工作不仅完全符合欧盟标准,而且效率更高。我相信我们将按期完成所有项目进度,为各项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进一步将塞尔维亚打造成现代化国家”

  贝尔格莱德城西的一大片空地上,在中塞工程人员指挥下,推土机、渣土车往来穿梭,地铁场平项目已经初具规模……

  作为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的先导工程,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承建的贝尔格莱德地铁场平项目于2021年正式开工。“它是塞尔维亚的伟大梦想,期待早日建成这条最现代化的地铁,进一步将塞尔维亚打造成现代化国家。”武契奇两次亲临现场,并在个人社交媒体点赞塞中基建合作“为当地人带来更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作为欧洲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贝尔格莱德地铁建成后不仅会有效改善首都地区交通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进入立体交通时代,还将带动地铁沿线经济,促进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搭建起深化中塞两国友谊的桥梁。

  根据“塞尔维亚2025投资计划”,塞尔维亚政府计划在2020年至2025年间投资140亿欧元用于重大项目开发和改善民生,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50亿欧元。随着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基建务实合作脚步加速。中方深度参与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中企接连中标塞重要基建项目。此外,在数字基建领域,塞方已同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在宽带网络、智慧城市建设、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达成合作,加速塞尔维亚数字化转型。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塞尔维亚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得分为111,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排名第二十三位,较上年提升7位;发展热度得分103,排名第三十位,是发展热度上升最快的国家。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弗拉迪米尔·奥尔利奇表示,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塞中基建合作已开花结果,极大促进了塞尔维亚的发展。“中国帮助塞尔维亚取得了经济进步,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期待塞中继续加强合作,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