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同迈向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共同迈向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2023-10-28 10:31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开展务实合作和支持民间交往等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技术、杂交水稻、青蒿素等一批“小而美”民生工程成功实施,产生广泛的经济社会积极效应。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不断夯实。

   “为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为共建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当地女孩冬娜的记忆中,以往家中停水是常有的事。受土壤条件、工业废水等影响,当地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且供应不稳定。中企承建的帕德玛水厂项目建成后,日供水能力45万吨,实现了地表水源净化达标,为当地超过300万人带来了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冬娜的父亲沙赫达特是一名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帕德玛水厂的建设。他表示,中企将绿色先进技术运用于水厂建设和运营中,切实践行了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要求,解决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之忧。

  10年来,一条条“幸福路”、一座座“连心桥”、一片片“发展带”在共建国家不断涌现,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一家停工30年的面粉加工厂,经由中国工艺设计和机电设备更新后焕发新的生机;在柬埔寨,中国援建的特本克蒙中柬友谊医院,极大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有效降低当地居民看病费用;在坦桑尼亚、乌干达,中方派来农业技术专家组、创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助力非洲国家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中国分享的竹藤编技艺,让农民得以利用当地竹资源生产家具,提高农村人口手工艺技能和收入;在南非,希德拉菌草技术研究培训中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1万多户家庭从中受益……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最可贵的是,这一倡议从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为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小而美’的项目优先解决了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资金和技术难题。”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认为,这种小型项目有利于提升社区的生产能力,较快地改善民众的生活。

   “为共建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10月2日晚,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克拉罗剧场,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正在进行。参加演出的明日之潮交响乐团的青少年,来自里约热内卢北部的贫民社区马累。13年来,中国企业资助这一交响乐团,不仅提供资金聘请教师、购买乐器,还修建了排练教室,帮助越来越多的当地青少年通过音乐改变命运。“音乐可以抚慰人心。中国企业为这些孩子找到梦想,带他们走出贫民窟,我们也希望把音乐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明日之潮交响乐团负责人卡洛斯说。

  刚果(布)多利吉市有一座“劈山者”雕像,是当地民众为表达对中国建设者的尊敬和感谢而立。途经多利吉的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是中刚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历时8年建成。公路穿越原始森林、丘陵、湿地等复杂地貌,使得从首都布拉柴维尔到经济中心黑角市之间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6小时,有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和民众就业。刚果(布)总统萨苏表示,中国建设者圆了刚果(布)几代人的梦想,“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见证了无数民心相通的故事,为共建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颜天禄表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举措,都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对支持民间交往的高度重视,“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直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从中受益”。

   “有助于建设一个真正造福各国人民的世界”

  在埃及尼罗河畔,有着3000余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见证了历史变化、沧海桑田。自2018年以来,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已在这里完成4个季度的田野工作,并取得不少重要发现。中方考古队员们为残缺的孟图神庙制作3D模型,为研究、修复和保护神庙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卡尔纳克神庙区负责人穆斯塔法·萨基尔表示,中国考古技术不仅为古埃及文物的保护作出重要贡献,也将推动埃及学的发展。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考古人员共同探寻深埋在沙漠下的塞林港,出土的大量中国宋代、元代瓷器诉说着两国友好的过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44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登上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纯净的歌声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力量。

  10年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活动品牌,吸引了大量民众的积极参与;“丝路一家亲”、“健康爱心包”、鲁班工坊等人文交流项目赢得广泛赞誉;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扎实推进……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平台,都在加深人们对不同文明的理解与欣赏,促进民心相通,不断增强各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文明包容而不是文明冲突,文明之间的对话让埃中两国乃至世界受益。”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开展深入交流互鉴,成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了不同人群、文化、宗教间的相遇,这种相遇塑造了文明,激发了创造,丰富了学术,孕育了文学和科学宝藏,推动了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

  “文明之间的对话、民众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不同文明之间更高水平的理解,有助于建设一个真正造福各国人民的世界。”阿根廷国立基尔梅斯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塔亚纳表示,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表示,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蕴含巨大潜力,将推动各国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迈向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本报记者 周 輖 黄炜鑫 禹丽敏 张矜若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