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外媒述评:“一带一路”描绘“充满希望的图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外媒述评:“一带一路”描绘“充满希望的图景”

来源:参考消息2023-10-18 12:43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10月16日刊登以《十年进展:“一带一路”带来的全球性变革》为题的文章,作者系伊姆兰·哈立德,全文编译如下:

  在“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周年里程碑之际,中国近日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从地理上说,“一带一路”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的参与,相关国家的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该倡议的影响力已扩展到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参与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标志着它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占据显著位置。在过去10年里,它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并展现了其在全世界的深远影响力。

  随着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众多旗舰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这些里程碑将大大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随着交通走廊和经济枢纽网络不断扩大,该倡议还拥有巨大潜力,将助力促进贸易、刺激投资并提升无数人的生活水平。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已经从概念发展为具体行动,从富有远见的理想发展为实实在在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赞赏中国的主张: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舞台上策划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有五个令人信服的原因。

  首先,它令有关发展的话语成为一项关键的全球关切。第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联系。第三,它为新的全球重组和新的全球政治范式铺平了道路。第四,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第五,它带来了一种新颖的制度,让我们得以一窥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多数人的福利优先于少数人的利益——一种真正非凡的对全球动态的重新想象。

  尽管一度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世界慢慢恢复正常,“一带一路”倡议重新焕发活力。这种韧性也证明了“一带一路”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下的非凡适应性。事实上,该倡议是一股坚定而又敏捷的力量,反映了它所接触的世界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审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时,我们发现,发展中国家始终对相关合作持正面态度,但并非所有发达国家都很热情。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往往面对更大的发展挑战。尽管如此,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的包容性延伸到所有国家,它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包括那些更发达的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手段,更是通向共同繁荣的道路。它旨在弥合地区分歧,推动贸易进步,促进亚洲、欧洲、拉美和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合作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作为21世纪一项意义深远的长周期系统性全球努力,该倡议已经踏上了持久征程。其最初的框架主要侧重于同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但现在它已成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蓬勃发展的基石。这些进步的倡议代表了对最初愿景的扩展,提供了一系列增强全球发展和“一带一路”成就的动态策略。

  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的同时,数字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将推动相关地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数字领域将在“一带一路”的下一阶段扮演关键角色。与此同时,绿色和海洋经济也将成为发展引擎。这些多层面的发展为增长、合作和共同繁荣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编译/李莎)

  2017年5月3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的蒙内铁路蒙巴萨西站,一名肯尼亚记者和火车司机肯西莉亚(中)、艾丽斯合影留念。作为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新华社发孙瑞博 摄)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重庆北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