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历史将记住“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惠及各国民众丨全球政要看丝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历史将记住“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惠及各国民众丨全球政要看丝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10-12 20:16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莫红娥) 在“一带一路”倡议迎来10周年之际,联合国高级顾问、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哈龙·谢里夫(Haroon Sharif)接受中新网专访。谢里夫表示,“一带一路”是个很好的倡议,它打破了国际上政策制定者的思维定式,正在为共建国家创造更多机遇。他说,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倡议是如何惠及各国民众的。

  中巴经济走廊: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重要成果。在谈到中巴经济走廊为该地区带来的红利时,谢里夫指出,过去10年,它填补了巴基斯坦主要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缺口,连接了中国西部城市喀什和巴基斯坦南部的瓜达尔港,开辟了通往中东的贸易路线,大大缩短了货运时间。

  他称赞中巴经济走廊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市场将会打开,实现互联互通后,巴基斯坦可以着眼于未来新的经济模式,更侧重于区域贸易。”

  资料图:瓜达尔港出入口的拱门。瓜达尔港是阿拉伯海沿岸的一座天然不冻良港,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南端起点。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摄

  谢里夫同时指出,对两国来说,仅靠基础设施还不足以重振经济。未来,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吸引更多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认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非常牢固,巴基斯坦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的经济模式,与中国等“一带一路”国家更大的市场进行接轨。

  他建议巴基斯坦政府推出一些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更好地利用中巴经济走廊为民众和企业造福。除了配套的政策措施,双方需要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

  谢里夫非常看重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他说,如果人们心意相通、彼此信任,双方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贸易和经济就会发展起来。

  “一带一路”倡议:期待由中国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

  在评价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就时,谢里夫表示,过去,世界格局基本上是由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主导,所有的经济贸易都以它为中心。如今,随着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多个新兴国家正在崛起。正是因为这样,整个全球化转向了亚洲区域市场。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毫无疑问是“最宏大、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它将开辟新的市场,引入新的商业方式,并创造更多财富。

  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国际上政策制定者的思维模式,正在为共建国家创造更多机遇,堪称21世纪极具战略性的一项举措。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亚洲,而“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洲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使该地区国家受益。

  谢里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亚洲贡献了全球增长的一半以上。他期待由中国、由“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的全球经济复苏。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需要时间,但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发挥推动作用。“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倡议是如何惠及各国民众的。”

  资料图:2023年9月20日,在内蒙古满洲里站集装箱场,X8102次回程中欧班列,编组53辆,载满板材、汽车配件、食品等货品,开往西安国际港。

  打破西方话语垄断:从“经济走廊”到“信息走廊”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依托“一带一路”,如何挖掘中巴人文交流的潜力?谢里夫建议推进切实可行的旅游业,加强对知识的投资,把中巴经济走廊变成一个“信息走廊”,以增进相互了解。

  对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总是抱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他表示,误解很大程度上与软实力有关。“西方国家已主宰话语权数十年。他们通过传播手段、传统媒体、社交平台、文字、出版物等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他建议中国与各国智库、大学和媒体机构合作,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政策思路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好处。

  在他看来,中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 这一形象全世界有目共睹,并被广泛称赞和认可。

  “世界正处在一个从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到多个经济中心转变的过渡时期。”要向人们提供关于中国的最新信息,让他们了解中国。否则,就有人不断地向不了解中国的人传播一些偏见。“中国不仅希望世界发展,也希望世界稳定。‘信息走廊’对中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有基于事实而不是假新闻的平台来激发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论。”

  资料图:2019年2月3日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九,“春节”将至,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名中国石油大学的留学生在青岛欢聚一堂,一起写“春联”、题“福”字、贴“窗花”,感受中华文化。中新社记者胡耀杰 摄

  中国印象:“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谈起初次到访中国时的情形,谢里夫记忆犹新。他说,作为一个巴基斯坦人,他强烈感受到了中巴两国的铁杆友谊。“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国最令我叹服的是,秩序井然、安全有序。就算在午夜,我也可以毫无顾虑地出门散步,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勤奋、专注、热情的中国人,良好的商业基础设施,便捷的手机支付技术、以及运转良好的体系,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惠及全民,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他还盛赞中国美食。“我喜欢中国美食。人们说北京有10万家餐馆,尽管我不能吃遍这10万家,但我吃过的那些餐馆都很棒。”

  他说,自己以前的访问都是以官方身份进行的,但他很想以游客的身份拜访中国,到一些小城市去探索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的知识和智慧。(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银川:城在湖中城愈美

  • 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2024-06-18 10:02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团队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2024-06-18 10:00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06-18 09:58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2024-06-18 09:57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
2024-06-18 09:55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