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来源:2023-10-09 10:54

  中新社伦敦10月8日电 题: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专访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曾于1921年-1922年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就读,他的诗歌作品《再别康桥》为无数中国读者勾画了心目中剑桥大学的最初印象。一个世纪之后,这位诗人在中英人文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仍产生着深远影响。

  今年9月中旬,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行。艺术节组委会主席、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故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剑桥大学为什么要以徐志摩之名举办诗歌艺术节?艺术节主要特色是什么?

   艾伦·麦克法兰:自2014年起,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每年都会筹办徐志摩诗歌艺术节。这个年度活动表达了我对中国的兴趣、欣赏和敬仰。在艺术节研讨会上,参与者们谈论中国艺术和文明的本质。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举办大型的艺术展和图书展,遍布剑桥大学和剑桥市多个场馆,涵盖多样的内容与形式,大家一起探讨艺术家们的最新作品,倾听中国诗歌的解析,观看徐志摩主题的特别展出等,不断积累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跨文化的诗歌艺术节,此次艺术节为期六周,以“和谐”为主题,近150位与会者包括来自中国和欧洲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剑桥大学的20多位教授,以及资深学者、剑桥市市长、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主席和剑桥大学学生团体代表等,在剑桥大学和剑桥当地都引起强烈反响。这次我们推出了六本英文或者英法双语图书,主题都与中国相关,涉及艺术、诗歌、历史、人类学等领域。此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时装艺术展、名家访谈、诗歌朗诵、音乐会、专家论坛、茶道等活动。在此期间,包括多位中国诗人作品的英文版、意大利语版将在欧洲推出,还有10余部文学、艺术和学术类著作达成出版意向,作者来自中国、英国、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因此,这也是一座连接亚欧两端——东方和西方之间非常重要的跨文化桥梁。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参加第九届徐志摩诗歌节代表合影。欧阳开宇 摄

   中新社记者:近些年来,除艺术节外,徐志摩的名字经常和剑桥联系在一起,其中有何渊源?您为何会积极参与其中?

   艾伦·麦克法兰:自从2002年第一次到中国进行学术访问以来,我就越来越欣赏中国,并成为学院中为数不多了解现代中国的学者。由于徐志摩与剑桥的特殊渊源,我对这位中国诗人早有耳闻,也在机缘之下成为徐志摩相关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大约十年前,我和同事成立剑桥康河出版社,已在中国出版了不少西方书籍的中文版,也在剑桥出版来自中国、日本学者的书,其中有一些非常受欢迎。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英国剑桥大学的康河与叹息桥。赵伟 摄

  前些年我们建立了徐志摩花园。2007年,一位校友向国王学院捐赠了一块刻有《再别康桥》诗句的白色大理石。于是,在康河的石桥旁立诗碑,搭建徐志摩纪念花园等一系列计划便开始实施。国王学院许多院士纷纷支持,他们很高兴能够慢慢接受东方文化的熏陶。于是,在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和其他参与诗歌艺术节的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在诗碑后面适当扩展建造了一个花园。从特点来说,蒂姆·查克和史蒂文·科吉尔构思了一个中国的阴阳符号,“阴”代表女性,这一部分的区域填满了植物和草;而“阳”有刚强的意味,代表着男性,所以铺满石头。阴阳符号的中间有一条蜿蜒的人行小路,小路石板上刻有《再别康桥》的中英文诗句。

  参与花园的建造,也是表达我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热爱的一种方式。花园里摆放着我的女婿、资深陶艺家马修·布莱克利制作的瓷花瓶,以及我表姐夫、资深艺术家蒂姆·查克制作的石制长凳。长凳和人行道上的书法,由几位中国朋友创作,包括莫言、刘正成等。如果说我在我热爱且生活与工作了50多年的国王学院有什么纪念性的标志,必定就是那块诗碑和那座花园了。当我带着客人去那里时,常常会说,等到很多很多年后,人们也将会因此而铭记我和其他参与剑桥徐志摩花园、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等项目相关的朋友们。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位于徐志摩花园的石碑。欧阳开宇 摄

   中新社记者:从参与徐志摩相关项目以及自身的学术交流实践来说,您认为目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存在哪些挑战?

   艾伦·麦克法兰:在过去的20年里,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思考。存在的挑战众所周知,过去2000年,欧亚大陆两侧的哲学体系、社会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平行发展,几乎没有受到互相间影响。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中国、日本的则以群体、家庭、社区的主要力量为基础。西方以一神论为基础,信仰一个主宰生活的上帝,东方则是不同哲学思想的混合体。在中国,有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基于和谐与协作。西方则是建立在对抗性思维之上,无论是政治、法律、经济,还是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是如此。西方建立在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所衍生出来二元思维的基础之上,“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但你不能两者兼得”。然而,中国人的思维在很多方面都属于是“既,又”的思考方式。因此,对双方来说,理解并与之共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人更容易应对这些挑战,因为他们有兼而有之的哲学思想。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西方历史、文化非常了解,并且吸收了大量的西方知识。这种情况并不对等。在西方,即使是在剑桥,人们对于中国知之甚少。我和同事交谈一些关于中国的基本问题,几乎触碰到他们的知识盲区,绝大多数英国资深政治家也是一样。他们怀疑中国并批评中国,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所担心和怀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碰撞所面临的挑战。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收藏的徐志摩书信、手稿等物品。欧阳开宇 摄

   中新社记者:面对现实问题,如何增进东西方之间的理解?

   艾伦·麦克法兰:要通过教育来增加相互了解,在中国学校里,他们学习英语、英国文学。而西方大部分学校没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来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西方学校应该丰富世界更多地区知识的教学,特别是东亚地区。让英国人大规模去学习中文可能不太现实,但他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东亚文明和历史的基础知识。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英国学校开设中文课,或在中国的重要传统节庆期间举办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这样的活动应该持续并推广。与此同时,应加强人文交流互访。来英国的中国人很多,相比之下,到过中国的英国人却不太多。我建议更多英国人去中国看看,在访问、游览时融入教育和学习的元素,这会对于他们了解中国非常有帮助。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英国学者参观剑桥大学的徐志摩主题展。欧阳开宇 摄

   中新社记者:未来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计划?

   艾伦·麦克法兰:我将继续通过出版来促进文化交流。目前正在陆续出版“剑桥对话集”的新系列。该系列包括我与中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进行的对话,名为《教育的对白》,这本书已经被译成中文并在两国出版,取得了成功。第二部即将出版的书名为《奇妙与艺术》,是我与杰出的中国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叶锦添的对话。我们谈论彼此对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理解。还有一些书正在筹备中,其中包括与英国重要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温斯·凯博爵士进行的对话,以及我和剑桥大学三任校长和剑桥大学多个学院院长的对话集。通过图书出版,以及主办徐志摩艺术诗歌节等活动,我们将扩展与中国教育和文化组织交流的平台。

  回顾我的研究生涯,前三分之一关注英国历史和文化。第二个阶段则是研究尼泊尔、印度和日本。在第三阶段,我一直在探索中华文明及其多样性与丰富性,这对于我和妻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乐趣,也是一场智慧上的挑战。我愈发欣赏中国人的品质和天性,这也使我几乎每年都会去中国。我祝愿中国未来更好,也希望中国继续为世界注入智慧、和谐与繁荣。(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 | 艾伦·麦克法兰:为何以徐志摩之名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他曾在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多所大学讲学,并在中国高校担任客座教授。

  早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学本科与博士学位,随后在伦敦亚非学院获得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作为世界知名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他著述20余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绿金:茶叶帝国》《日本镜中行》《都铎和斯图亚特时代英格兰的巫术》《重构历史共同体》《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英国的婚姻与爱情》《资本主义文化》《现代世界的诞生》《理解四种文明——中国、日本、欧洲与盎格鲁文化圈》等,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多部著作有中译本。他对于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和现代世界发展史,以及玻璃与茶的全球影响力研究,在科学界、人文社科界和艺术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科学》(Science)等世界顶尖杂志及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唐炜妮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