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印尼合建雅万高铁背后有何故事?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印尼合建雅万高铁背后有何故事?

来源:中国网2023-10-08 13:16

  10月2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首都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这条全长142.3公里的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全线共设置车站4座,分别为哈利姆站、卡拉旺站、帕达拉朗站和德卡鲁尔站。

  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由中国和印尼合资设立的中印尼高铁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雅万高铁的建成通车,将会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便利民众出行、带动沿线产业开发、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正在印度尼西亚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强考察中印尼合作项目雅万高铁。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交通部长布迪陪同考察。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正在印尼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强考察了雅万高铁。李强抵达哈利姆高铁站,听取了雅万高铁建设情况汇报,随后试乘雅万高铁并考察了卡拉旺站站台建设情况。李强指出,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是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亲自关心推动的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不仅承载着印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地区发展中国家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为何要建高铁?

  雅加达是印尼的首都,也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超过千万;万隆是西爪哇省的首府,印尼第四大城市,人口约200万。在修建雅万高铁前,印尼雅加达至万隆两城市间有一条修建于100多年前的老旧既有铁路,时速仅50多公里,旅客旅行时间长,舒适度差。

  从首都雅加达到万隆,直线距离不过一百余公里,但乘车需耗时3小时以上,如果天气或交通情况不佳,甚至需要4到5小时。而每逢开斋节等印尼重大节日前夕,往返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道路就拥堵不畅,不论是开车还是骑摩托车,人们在路上都要花上近一天的时间。

  “基础设施是帮助人类发展的最大杠杆之一。”印尼主权基金INA的CEO里达(Ridha Wirakusuah)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背后的一大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印尼政府提出,计划在雅加达和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之间修建高铁,规划路线全长700多公里,而雅万高铁正是这项计划中第一个被付诸实践的部分。

  2014年11月,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受邀体验京津城际铁路,高速、安全、舒适的中国高铁给佐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场对随行人员说:“印尼也要修建自己的高铁。”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雅万高速铁路的议程开启。

  为何是中国建?

  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谢峰,曾在担任中国驻印尼大使接受采访时透露,在雅万高铁的工程竞标过程中,日本也有意拿下这一项目。2011年,日本向印尼政府提交了雅万高速铁路可行性方案。

  根据印尼《2015-2019年中期建设发展规划》,印尼将在5年内加强在12个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单靠国家预算难以完成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还需要印尼国企和国内外私营企业参与。

  雅万高铁项目在竞投标阶段,印尼政府聘请了独立的国际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中日雅万高铁项目的方案进行评估,以确保招标的商业公平性和合理性。佐科希望该项目是企业与企业(B2B)的纯商业行为,而非政府对政府(G2G),“不能使用国家预算,不能对国家预算造成财政负担,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地元素。”佐科说。

  2015年4月,中国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印尼考察,发现雅万高铁选址沿线遍布热带雨林,人迹罕至、蛇虫出没,挡在前头的还有火山、滑坡、水库坍岸等地质“拦路虎”。戴着面罩、挥舞棍子、扛起20公斤重的仪器,中方团队行程300多公里,经历数次地震,最终在约定时间内拿出了一份400多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方案充分理解并尊重印尼“不动用国家预算、不提供主权担保”的要求,在最终提交的竞标方案中承诺:“将推动印尼的本地化生产,最大限度地使用本土的原材料、机具等,并尽量聘用印尼的管理、技术和劳务人员,为印尼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同意进行技术转让,以扶持印尼铁路的长远发展。”

  2015年3月26日,佐科访问中国,并签订《中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并签订《关于开展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框架安排》;8月19日,雅万高速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版提交;9月2日,中国成功竞标雅万高速铁路项目。

  2015年10月,印尼乃至东南亚的首条高铁项目——雅万高铁“花落中国”。

  印尼政府最终选择了中国方案之后,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KCIC)也于2015年在印度尼西亚注册成立,中国相关企业只占股40%,由4家印尼国有企业构成的印尼企业相关企业占股60%,这也保证了印尼在雅万高铁项目的主导权。

  2016年1月21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开工仪式在印尼瓦利尼(Walini)车站举行,雅万高铁建设正式启动。

  困难重重,如何建?

  最初中印尼两国签订协议时,雅万高铁原计划于2019年5月31日开通运营。不过,实际建设周期却比预期长了许多,并接连不断地遇到诸多挑战。

  首先是征地困难。由于高铁全线所涉及的土地都位于人口稠密的爪哇岛上,在所有权涵盖国企、私企及私人用地等多种主体。在征地赔偿和费用谈判等问题上,多方力量反复拉锯,连带影响工程进度。

  工程沿线复杂的地质环境也让工程难度升级。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获悉,由于雅万高铁位于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非常活跃,地震、火山频发,考虑到这个因素,设计团队在勘察设计期间,通过收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图和卫星影像资料,标记火山、断裂带、滑坡等重大不良地质,并进行详细的现场地质调绘,分析区域沉降等不良地质成因及变化规律,为雅万高铁最大限度绕避不良地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与雅万高铁建设的知情人士透露,为适应雅万高铁沿线的运行环境,为雅万高铁量身打造的列车组还采用了智能感知技术,配置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地震、避雷等中国大多数地区无需太费心的问题,在印尼可能需要提高一个等级。

  雅万高铁的列车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习惯。除了在车厢配备祈祷室之外,雅万高铁动车组不管是从外观还是内饰设计上都体现出浓郁、鲜明的印尼本土元素。列车采用了印尼传统的蜡染(Batik)花纹图案作装饰,外观选用了与印尼国旗相近的银红配色,在车头门脸和车厢连接处喷绘了类似“祥云”的红色多边形的图案,仿自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的纹理。因此,雅万高铁的动车组也被印尼民众亲切称为“红色科莫多”。

  据国铁集团统计,雅万高铁建设以来,通过建立培训机构、中方员工“师傅带徒弟”、现场实训等方式,累计培训印尼员工达4.5万人次,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焊接、电工、机械、混凝土浇筑等熟练技术工人,累计为印尼当地带来5.1万人次的就业。

  2022年11月,中印尼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雅万高铁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日,雅万高铁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印尼进入高铁时代,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高铁铺就的是一条融合之路、开放之路、共富之路,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沿线经济发展赋能。”李强在考察雅万高铁时表示,中方愿同印尼分享成熟经验,共同做好高铁兴业兴城这篇大文章。

  作为一名生活在雅加达的学者,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署研究员尤尼亚托告诉《中国东盟报道》记者,“高铁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使两地间的旅途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舒适。高铁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必将有效提高沿途城市交通水平,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并提供环保出行方式。我热切期盼能亲身体验它的速度和卓越性能。”(《中国东盟报道》供稿作者:黄江勤)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近日,清华大学李菂团队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综合“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的优势,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的脉冲星偏振普查。
2025-05-21 09:37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外形特点,可以在很多工作空间实现与人类相似的工作效能,并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2025-05-21 09:36
研究团队综合了多种来源的观测和模拟证据,揭示了极地关键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极气温以每十年0.68摄氏度的速率升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和青藏高原也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
2025-05-21 09:35
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每个过程。
2025-05-21 09:33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