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同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同

来源:新华网2023-09-27 13:43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同

  新华社记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愿更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多国人士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满中国智慧,践行这一理念将凝聚更多国际共识,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挑战,并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开辟美好愿景。

  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

  白皮书指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就是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彷徨求索的世界点亮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走向携手同心共护家园、共享繁荣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着眼当今时代需求,又关乎世界长远发展,是习近平主席为全球应对时代挑战和机遇所贡献的重要智慧结晶。”英国国际关系顾问基思·贝内特认为,习近平主席具有远见卓识,为人类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这一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智慧,同时适应二十一世纪现实需要,将以公平、公正的方式有效推动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中国人民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点明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离不开和平与发展、公平与共赢。

  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安全赤字日益凸显,治理赤字更加严峻……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

  “世界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当其时,这一理念回应了世界的普遍期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所在。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现实意义。“这一理念尊重各国独立自主发展权利,倡导共同应对风险挑战,这符合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助力世界和谐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伟大贡献,打破了历史局限性,洞悉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当今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认为这一理念必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推进。”

  以实实在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白皮书指出,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10年来,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共同行动,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帮助塞内加尔建设了方久尼大桥、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等多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为塞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说,中国坚定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道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这不止是承诺,而是通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将其具体化。“我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将继续启迪世界。”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舒尔茨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弥合南北发展鸿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10年来,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巴基斯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哈立德·泰穆尔·阿克拉姆认为,走廊建设极大促进了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使巴基斯坦人民充分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他说,中方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这一理念是真正意义上为全人类、为各国人民福祉着想,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所倡导和遵循的理念与发展原则”。

  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表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其和他国交流互动息息相关。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致力于在不同国家间建立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柬埔寨为例,中国积极支持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助力柬经济发展。”

  白皮书指出,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中国始终致力于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国际地区问题解决。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和解,这正是中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例证。“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未来定将成为国际合作的基础。”

  “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定站在一起,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支持各国发展;面对当前各类挑战,中国又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为各国携手合作贡献力量。”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推动和平解决冲突,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赢得了全世界尊重。”

  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

  白皮书说,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稳步推进,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打破了个别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对于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投资者联盟主席贾迈勒·巴尤米表示,中国提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一系列倡议,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减贫,这有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稳定,中国付出的巨大努力值得国际社会尊重。

  “西方社会奉行的‘丛林法则’追求零和博弈,中方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倡导合作共赢,这两条道路高下立判。”巴西伯南布哥州记者协会主席穆希奥·阿吉亚尔说。

  在瑞士亚洲商会主席乌尔斯·卢斯滕博格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人们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和平生存,从而更好地开展全球减贫行动,推进全球健康、教育、环保等事业前进。

  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指出,当前不公正、不稳定、霸权主义横行等挑战严重阻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际社会应捍卫多边主义,而中国通过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一系列实际行动为国际合作凝聚力量,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白皮书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已经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这一理念必将焕发出愈加鲜明的真理力量、更为彰显的引领作用和超越时空的思想伟力,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

  在卢旺达经济分析师斯特拉顿·哈比亚利马纳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反映出中国擘画的未来全球各国携手合作、共建人类家园的美好图景。“这一理念着眼于为现在、为未来的世代谋划幸福。从长远看,这一理念将愈加凸显出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这证明中方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有力推动全人类的和平发展、繁荣进步。”

  展望未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将为全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持续作出积极贡献。”(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王雅楠、何梦舒、汤洁峰)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