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溪“疑云”一周年 为何真相仍难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北溪“疑云”一周年 为何真相仍难明

来源:新华网2023-09-26 10:27

  新华社柏林9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超

  一年前,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此后有关各方作出各种分析和解读,调查过程中也不断有人爆料,但事件真相至今没有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北溪事件调查存在敏感问题,即使查出真相也很难公布。欧洲已成为这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经济遭受重创,对美国依赖加深,要实现“战略自主”恐将更加困难。

  三种说法 扑朔迷离

  去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泄漏,无法使用。事件发生后,各方基本认定爆炸系人为破坏。关于谁是幕后黑手,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事发初期,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纷纷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方通过炸毁管道切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以威胁欧洲。俄方对此坚决否认,认为爆炸事件背后有“西方的痕迹”。不少分析指出,俄方要切断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即可,保留管道还能以恢复供气为筹码与欧洲讨价还价。指责俄罗斯的说法此后逐渐平息。

  第二种说法指向美国。今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被炸是美方所为。先是美海军派多名潜水员安放爆炸物,数月后再由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引爆炸药。赫什还提供了很多细节。美国希望拉住欧洲国家共同对抗俄罗斯,切断俄欧特别是俄德之间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且具有实施此种破坏活动的能力。因此这一说法获得不少舆论认同,但美方拒绝承认。

  第三种说法指向乌克兰。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爆炸事件可能由一个乌克兰团体制造,且乌政府不一定知晓。对此,乌总统泽连斯基称,他并未下令制造这一事件。俄方则认定炸毁“北溪”管道只可能是国家行为,非政府团体很难具备实施这样高难度破坏的能力,西方媒体相关报道是要包庇真凶。

  高度敏感 真相难表

  爆炸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进展也十分缓慢。三国不久前在致联合国安理会的材料中称,所有调查都尚未完成,且仍然不能确定完成时间。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欧洲国家谨慎态度背后的逻辑:如果幕后黑手是俄罗斯,那么此举是否会被视为战争行为?如果是美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终结?如果是乌克兰,那么欧洲国家是否应停止向乌提供武器支持?

  尽管德媒小心地提到上述三种可能,但多位专家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西班牙俄罗斯问题专家何塞普·普伊格塞奇认为,“北溪”事件就是美国导演的,目的是打破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对于调查进展迟缓,俄罗斯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指出,欧洲国家的调查将揭露美国的罪行,但它们并不想招惹美国,而且将美国绳之以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西方长期对此事保持沉默。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一名欧洲外交官的话说,欧洲和北约的政策制定者会面时遵守心照不宣的约定,即“不谈‘北溪’”,深挖事件真相可能得到一个“令人不适”的答案。报道指出,西方国家的官员无意查清爆炸事件的真相,因为他们“宁可不知道”元凶是谁,也不想发现本国的盟友要对爆炸事件承担责任。

  经济受挫 “自主”更难

  俄罗斯廉价能源输入欧洲的重要通道被毁,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在失去短期内恢复自俄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后,德国将供应来源转向挪威、荷兰、比利时、阿联酋等国。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增加。2022年6月,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首次超过俄罗斯。截至今年4月,美国提供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

  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欧洲短期内仍难摆脱能源成本压力。据法国《快报》网站报道,欧盟弃用俄天然气的代价高达8110亿欧元。

  此外,能源危机还加快了欧洲企业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高气价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可能使欧洲进入“新的去工业化时代”。

  对此,俄罗斯政治评论员谢尔盖·科尔涅耶夫斯基认为,美国蓄意阻止俄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是因为美方意识到俄欧能源合作将增强欧洲工业潜力,提高欧洲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影响力。

  欧洲面临的困境让一些欧洲政治人物重新考虑“战略自主”。德国内政与国土部长南希·费泽表示,“北溪”被炸事件的背后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

  但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已让欧洲在防务和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再加上欧洲企业在能源危机下向美国转移,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更加困难。如何处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结果将考验欧洲国家“战略自主”的决心和能力。正如丹麦奥尔堡大学政治与社会系国际关系学教授李形所说,欧洲人将迎来不得不作出决定的时刻。(参与记者:陈汀、和苗、付一鸣、康逸、胡加齐)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