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起底美国阴谋颠覆阿连德政府始末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起底美国阴谋颠覆阿连德政府始末

来源:新华社2023-09-25 16:14

  “此时此刻,我最后一次向大家发表讲话。我希望大家吸取这样一个教训:外国资本和帝国主义联手反动势力,制造形势,使我国武装部队背弃了传统……”

  1973年9月11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被政变军人包围的总统府内,智利左翼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发表广播讲话,表达战斗到底的决心。当天晚些时候,总统府被攻占,阿连德殉职。

  今年9月11日是阿连德政府遭政变推翻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以来,许多解密档案和历史研究显示,美国在阻止阿连德上台和颠覆阿连德政府的过程中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阻止左翼上台 美国不择手段

  美国政府对阿连德的打压可以追溯到1964年。这一年,在上届智利总统选举中落败的阿连德再次参选。彼时,美苏冷战正酣,视拉美为自家“后院”的美国不愿看到这名左翼领导人当选智利总统。

  于是,美国秘密扶植阿连德的竞选对手,向阿连德对手的党派提供竞选经费,并资助智利右翼团体和媒体,发布大量攻击、抹黑阿连德的信息,鼓动民众不要给他投票。

  美国的干涉得偿所愿,阿连德在1964年总统选举中落败。

  6年后,1970年9月4日,智利举行总统选举,再次参选的阿连德得票第一,但未获得半数以上选票。根据法律规定,需由国会在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中选出总统。眼见这名左翼领导人将胜选、拉美将出现“第二个古巴”,当时由总统尼克松领导的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力度干涉智利选举,全力阻止阿连德在国会投票中获胜。

  美国政府后来解密的档案显示,当年9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一封秘密电报发给其在智利的情报站。密电写道:“很明显,要想阻止阿连德政府行使权力,任何形式的政治或宪法途径都不可能成功,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机会是在阿连德掌权之前或之后立即发动军事政变。”

  解密档案显示,美国当时向一些智利军官许诺,一旦他们发动政变,美国将提供除直接出兵以外的任何支持。时任智利陆军司令雷涅·施奈德反对政变,因此成为美国中情局的“眼中钉”。当年10月22日,他遭到一个与中情局有关联的团伙袭击,伤重身亡。美国此举弄巧成拙,震惊了智利全国,反对外国干涉的呼声高涨。在10月24日举行的国会投票中,阿连德胜出,当选总统。

  颠覆民选政府 霸权嘴脸尽显

  美国害怕阿连德经由民选上台的模式传播开来,带动拉美左翼浪潮兴起,挑战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因此,在首次鼓动智利军人政变失败后,美国决定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一起下手打击阿连德政府,为在智利推动政变创造条件。

  政治层面,美国政府出资在阿连德政府内部各党派间制造分裂,并资助右翼反对派团体组织罢工、示威等活动,同时在智利国内外推动发表大量攻击、抹黑阿连德的文章。

  经济层面,美国打击智利经济,一方面阻止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向智利提供贷款,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压低铜价,打击铜产品出口这一智利重要外汇来源。

  军事层面,美国持续向智利军方提供援助,对智利军售额保持在高位,在智利军队内部培养亲美势力。

  在美国一系列破坏打压操作之下,阿连德政府陷入困境:政府内部严重分裂,国内物价飞涨、抗议频发,军队愈发不稳定。最终,1973年9月11日,时任智利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

  9月1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乌拉圭5国总统共同出席悼念1973年智利政变遇难者的活动。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此后,长达17年的军政府统治给智利造成了巨大伤害。智利官方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智利有超过4万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秘密警察手中或失踪,至少20万人被迫流亡海外。对此,美国难辞其咎。英国《卫报》一篇文章评论道:“美国的手上沾满智利人的鲜血。”

  阿连德的悲剧充分暴露了美国的虚伪和霸道。拉美地区的历史一再证明,当一些国家的政府不合美国之意,美国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地策划、鼓动政变,甚至手持武器亲自上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和人民正在觉醒,反对美国霸权干涉的呼声日益高涨。玻利维亚前外长费尔南多·瓦纳库尼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两百年来,美国悍然干涉拉美国家内政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完全是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它注定会走向失败,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自主决定自己的民主、经济模式和国家治理模式。(朱雨博、赵卓昀、吴宝澍)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 “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12-05 04:55
当地时间3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与会代表与嘉宾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全球冰川。
2023-12-05 04:55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在振兴发展的路上并不服“老”。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积极扬长补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迎接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GDP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位列全省第一。
2023-12-05 04:5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023-12-05 04:55
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
2023-12-04 10:21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2023-12-04 10:20
相比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X射线三维表征技术,透射电镜三维取向重构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
2023-12-04 10:20
近日,上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三大行动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发展,找好动力源、下好先手棋、释放新动能、培育“核爆点”。
2023-12-04 10:19
去年,艾超带领团队在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发现了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3-12-04 10:18
设立于1994年的杰青项目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五年内给予稳定的经费资助,在科技界广受好评。
2023-12-04 10:18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  “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3-12-04 10:16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传递出中国将更深层次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信号。
2023-12-04 10:16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2023-12-04 10:15
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
2023-12-04 10:14
讨论中国如何发挥循环经济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并向世界展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的中国实践。
2023-12-03 18:20
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2023-12-01 08:26
在十一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中,中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1个,约占1/4。
2023-12-01 08:24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1 08:19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惠普与20多万家中小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中国市场是惠普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2023-12-01 08: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