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雅万高铁建设惠及沿线居民 印尼总统盛赞列车运行高速平稳
首页> 国际频道> 大千世界 > 正文

雅万高铁建设惠及沿线居民 印尼总统盛赞列车运行高速平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9-16 23:50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目前仍在为正式的商业运营做着最后的准备。近期,雅万高铁施工单位组织部分印尼民众实地参观、体验雅万高铁动车组及列车维保现场,现场零距离接触雅万高铁动车组。

  在正式商业运营之前,印尼方面还将于近期向印尼民众开放免费试乘雅万高铁。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佐科首乘雅万高铁 盛赞列车运行高速平稳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前几天考察了中印尼合作项目——雅万高铁,并首次乘坐高铁列车。谈起首次乘坐雅万高铁的感受,佐科表示,很平稳、很舒适。而当列车时速达到350公里时,佐科和现场同行者一起发出了欢呼声。

  印尼总统佐科:我来雅万高铁视察过4次,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高铁非常舒服,在时速达到350公里时,我没感觉到任何的颠簸,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这就是文明的进步。

  试乘结束后,佐科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当天考察雅万高铁的视频,他对两国铁路建设者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赞赏。他相信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给印尼民众出行带来诸多便利,进一步释放当地经济发展潜力。

  记者探访丨促就业强技能 高铁建设惠及沿线居民

  雅万高铁全长140多公里,沿线经过首都雅加达、印尼西爪哇省等多个地区,路过大大小小众多的村落与市镇。高铁的到来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工作机会,当地民众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呢?

  总台记者唐鑫:这里是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的马朗内村,我脚下就是修建于100多年前、从雅加达到万隆的既有慢速铁路。马朗内村就位于铁路线的周围,景色非常优美,有大片齐整的水稻田,旁边还有高大的椰子树。这里的人们世代都生活在铁路线的周围,可以说对铁路充满了感情。而如今雅万高铁的到来,也让村子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马朗内村,位于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沿线。这里的人们对于铁路和火车再熟悉不过了。每天都有多趟列车沿着原来的铁路线穿过村边的稻田和椰林,途经村子东侧的苏卡塔尼火车站,往返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

  而在村子的另一侧,新建成的雅万高铁也经过这里。在高铁修建的这几年间,村子里不少人都在高铁项目工地上找到了工作。托皮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起初是经朋友介绍,在高铁项目工地学习修建铁路的相关技术。五年过去了,托皮克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对此,他十分感激。

  雅万高铁项目工地 印尼籍工作人员托皮克:在来到高铁项目工地之前,我的生活很拮据。自从我加入高铁项目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参与这一高铁项目,我学到很多技术。我会电焊、会浇筑混凝土,我还知道如何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我现在对这些技术都非常熟练了。

  五年来,托皮克学到了专业技术,让他觉得十分有收获,而且和中方员工一起工作让他受益匪浅。

  雅万高铁项目工地 印尼籍工作人员托皮克:当我最开始学电焊的时候,我总担心自己会触电。但熟练之后我觉得也没那么难。和中国工人一起工作让我收获很多。我不会忘记这段美好经历。我很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教会了我知识。

  几年的高铁项目工作经验,不仅让托皮克学会了技术,他也小有积蓄,给家里买了新汽车和摩托车,他的妻子也在高铁项目工地旁经营起了一家小杂货铺。

  雅万高铁项目工地 印尼籍工作人员托皮克:因为在高铁工作,有了不错的收入,我能买上新的汽车和摩托车,我能送孩子们去上学。我希望未来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雅万高铁建成后,学到了一技之长的托皮克要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了。

  雅万高铁项目工地 印尼籍工作人员托皮克:高铁项目给了我和我周围的人很多帮助,我们之前都没什么工作,这里给了我更好的工作机会。

  网络博主记录高铁建设进展 获千万网友点赞

  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吸引了一位网络博主的关注。这位网络博主4年来一直坚持拍摄雅万高铁的建设进度,并将视频发布在网络媒体上,收获了超过一千万网友的点赞。他说,印尼人为拥有雅万高铁而倍感自豪。

  印尼网络博主达达·南达尔:现在正下着雨,我在用手机拍摄。火车的鸣笛声听起来很酷。我希望我的手机能记录下这一刻。昨天我就没抓住机会拍下这一幕,今天我终于拍到了,尽管正在下雨。高铁列车离我越来越近了。

  达达·南达尔今年40岁,是印尼一名网络博主,居住在万隆市。南达尔从2019年1月开始拍摄雅万高铁的建设过程,至今已有4年时间,他的网络账号上拥有6.3万个粉丝,目前已经上传了1600多个视频,大部分都是关于雅万高铁建设的视频,点赞量已经超过一千万。

  其中,2022年6月5日上传的这段箱梁运输机的视频,观看量目前已经超过1千万次。2022年11月上传的这段列车试验运行的视频,观看次数也超过80万次,收获了大量印尼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印尼网络博主达达·南达尔: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真的是太惊艳了。开着汽车或摩托车路过的当地人也停下来和我一起观看。我们一起观看列车第一次驶出德卡鲁尔车站。我用手机拍摄了下来,在下午将其上传到社交媒体。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当天晚上观看人次就达到了数万次,第二天达到了数十万观看人次,现在这个数字已超过80万人次。

  众多印尼网友在留言中表示,中国已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相信雅万高铁的可靠质量,印尼人民为拥有雅万高铁而感到自豪。

  印尼网络博主达达·南达尔:大多数印尼网友对雅万高铁项目的建设表示认同并感到自豪,因为他们对中国技术毫不怀疑。他们都了解当今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国家。

  南达尔说,他之所以要坚持拍摄雅万高铁,是因为雅万高铁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作为印尼人,他感到非常骄傲,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频让大家见证印尼历史上最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重庆北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