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2 07:00

  “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

  ——非盟受邀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引发国际人士热议

  二十国集团成员在近日举行的峰会上达成一致,邀请非洲联盟(非盟)成为正式成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有助于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空间,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这是非洲的骄傲”

  非盟一直致力于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在国际事务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非盟《2063年议程》中七大愿景之一就是“让非洲成为一个强大、团结、有韧性和有影响力的全球参与者和伙伴”。国际人士表示,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有助于非洲在世界舞台更加响亮地发出“非洲声音”,为非洲大陆和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益。

  “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这是非洲的骄傲。”埃及外事委员会委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表示,加入二十国集团体现国际社会对非盟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的重视,“将对非洲大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增强非洲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将使非洲国家在全球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拥有更多发言权,也将加快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南北差距。”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认为,非洲大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有助于增强非洲大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吸引力,促进非洲繁荣发展”。

  沙特阿拉伯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研究员穆罕默德·萨迪克表示,多年来,非盟团结带领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引领非洲发展振兴。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能够更好地代表非洲在这一重要平台上参与国际事务协调,也有助于非洲在世界舞台响亮地发出声音。

  “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永远同非洲国家站在一起的坚定立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是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国家,支持非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盟轮值主席、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阿苏马尼表示,非洲与中国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历久弥新。一直以来,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独立、解决社会问题,非盟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感谢中国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全球南方’国家将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合作,迎接挑战。”

  “中国是非洲国家忠实和坚定的朋友。中国是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国家。”贾巴拉表示,中国在推动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非洲国家和中国通过相互支持、密切协调,共同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认为,中国是非洲休戚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一直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永远同非洲国家站在一起的坚定立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论坛等,非洲国家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完善互联互通。中国为非盟实现《2063年议程》、推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未来在二十国集团等合作机制下,非中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

  “非洲同中国的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广度与深度正不断拓展。”丹尼斯·穆内内表示,非中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下密切协作,共同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非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深刻变革调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亟待增强。国际人士认为,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非洲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

  在乌干达智库发展观察中心创始人塞曼达看来,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期待。“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意味着非洲的声音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将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进步力量,对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体现了真正的多边主义,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广泛期待。”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谢里夫·易卜拉欣表示,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非盟的加入使二十国集团更具全球代表性,有利于非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意味着非洲大陆将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表示,这有利于“全球南方”发出更响亮声音,助力国际发展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民主化进程。

  (本报北京、开罗、约翰内斯堡、阿布贾、内罗毕、曼谷、里约热内卢、迪拜9月11日电记者吴刚、黄培昭、邹松、闫韫明、姜宣、黄炜鑫、杨一、时元皓、任皓宇)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