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更多外国人爱上中餐和中国”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让更多外国人爱上中餐和中国”

来源:海外网2023-08-30 21:44

  爱尔兰华人华侨餐饮协会会长、都柏林海祺集团董事长王祺——

  “让更多外国人爱上中餐和中国”

  王祺的中餐馆经常爆满。

  受访者供图

  “我在爱尔兰生活了23年,从事餐饮行业15年。”经过多年打拼,如今,爱尔兰华人华侨餐饮协会会长、都柏林海祺集团董事长王祺在爱尔兰经营着3家餐馆。这些年,为在爱尔兰推广中餐文化,王祺做了很多尝试。“让更多外国人爱上中餐和中国”一直是王祺的心愿。

  在海外开餐馆

  2000年,王祺离开家乡辽宁省大连市,前往爱尔兰留学。为了维持生活,王祺很快在当地找到打工机会,开始半工半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馆厨房刷碗。一年后,他又到一家酒店的厨房兼职,处理配菜。那时,王祺每天的课余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清洁碗筷,晚上处理蔬菜。

  一年后,听说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招募厨师学徒,他抓住机会,开始跟着大厨学习制作开胃菜和甜品。“因为家人都在国内的酒店工作,我从小对餐饮业有一定了解。”王祺学起来得心应手,“很快,我就能自己干了。”通过这份工作,王祺不仅了解了国外开办餐馆的流程以及对供货、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还积累了厨房管理的经验。

  2007年,王祺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他先是开了一家小型超市,售卖日用品、零食、报纸、早餐等。之后,他又开了一家咖啡馆,提供三明治、汤品、甜品等。当地咖啡馆竞争非常激烈,王祺创新帕尼尼的做法,用制作中国辣椒炒肉的方式,烹饪夹在帕尼尼中间的肉,使其口感更为独特。

  一年后,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王祺开办了自己的中餐餐馆。如今,王祺同时经营着“故事辣炒”小酒馆、大浪烤肉、名堂家宴私房菜馆等3家餐馆。

  学习才能进步

  王祺形容做餐饮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意思是看起来需要照管的事务不多,但其实很考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做餐饮,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王祺说。

  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也是需要学习的内容。王祺介绍,在爱尔兰,上菜需要按照头盘、正餐、甜品、饮品的顺序,顾客吃饭也是以分餐制为主。“爱尔兰人喜欢吃酸甜口的菜。因此,咕咾鸡、锅包肉都很受欢迎。他们吃辣也很厉害。像辣子鸡这种菜,他们越吃越爱。”

  “现在,如果不线上线下一起经营,餐馆很难生存。”在王祺看来,自媒体发展正盛,只要善加利用,餐馆的人气就会大涨。他在各大社交平台注册账号,投放宣传短视频,吸引顾客。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想品尝地道的中餐。”为此,王祺在菜品经营上更为细分,“四川菜就得像四川菜,湖南菜就得像湖南菜”,力求让食客体验到最地道的口味。小炒牛肉、锅包肉、辣子鸡、干煸芸豆、水煮鱼已成了王祺餐馆菜单上的招牌。

  今年4月,王祺参加了江苏省侨联举办的经典淮扬菜海外推广研习班,不仅精进了厨艺,还开阔了视野。“国内餐饮发展速度太迅猛了。”通过研习班,王祺了解到中国餐饮企业的前沿理念和最新动向。在国外,他鼓励同行回国交流学习,及时更新菜单设置、菜品烹饪等方面的知识。

  推广中餐文化

  推开“故事辣炒”小酒馆大门,香味扑面而来。交谈声和笑声此起彼伏,与电视里播放的中文节目声音和谐相融;在就餐区,食客三五成群,享用佳肴。

  “中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展现中国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从事餐饮业之初,王祺就有一份使命感,“我要多找机会推广中餐,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2019年,王祺联系北京市侨办,获取了存有中国电视节目的机顶盒,开始在餐馆里播放中国电视节目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些外国顾客就餐时,会注意到电视里播放的内容,有时会饶有兴趣地多看一会儿。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王祺就很开心:“他们看到了中国。”

  王祺还在餐馆里设置了透明厨房——明档间,让食客可以直接看到厨师制作菜品的流程。“食客能够直观地看到厨房的卫生情况,吃得更放心。同时,一些外国人没想到中餐的制作流程这么复杂精细,都赞叹不已。”

  “我相信,中餐会在海外发展得越来越好。”王祺表示,未来,他仍将不遗余力地在爱尔兰推广中餐,让更多外国人爱上中餐和中国。

  贾平凡 唐雅晴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