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真相 |无情剥削童工,美国“正倒退至19世纪末”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真相 |无情剥削童工,美国“正倒退至19世纪末”

来源:海外网2023-08-14 21:40

1212174408_16833328202641n.png

2021年3月27日,两名来自危地马拉的移民儿童在跨越美墨边境的里奥格兰德河后,等待接受美国边境巡逻队人员的处理。(图源:新华社)

  据《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美国阿肯色州近日一项法律生效,14、15岁的青少年无需父母签字同意就可工作。除阿肯色州外,爱荷华州、新罕布什尔州和新泽西州等地也都出台法案,削弱童工保护。

  美国社会这种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引起越来越多关注。英国《卫报》3月刊文称,“你可能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童工问题,美国各地的立法者急于保护儿童,那你就错了”。数据显示,去年违反美国联邦童工法雇佣儿童的情况增加了37%,比2015年增加了283%;过去两年中,14个州引入或颁布法律,放宽了童工工作时长限制、降低了雇佣未成年人的年龄限制,并将未成年人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合法化。

  已经21世纪了,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为何竟还在压榨童工?美国一些政客给出的理由是,工作可以让孩子们远离电脑、电子游戏或电视,并且也能为青年儿童培养职业道德、发展职业技能,而且对于贫困儿童而言,提前工作也是一个机会。按这些政客的说法,使用童工几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真相究竟如何呢?美国《国家》杂志7月报道称,新冠疫情造成了美国劳动力短缺。据《华盛顿邮报》4月报道,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短缺,雇佣童工能让雇主在保持低工资的同时保证劳动力。

  去除政客的粉饰,美国童工的真实状况堪忧。据英国《卫报》2月报道,美国政府发现一家屠宰场清洁公司在全美范围内非法雇佣了100多名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也才17岁。他们不仅需要上夜班,还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来清洁肉类加工设备,包括背锯、胸肉锯和切头器等,至少3名未成年人在工作时受伤。其中,一名14岁的未成年人每周要工作5至6天,从晚上11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5点,他不仅在课堂上打瞌睡,还因为化学烧伤缺课。

  在美国童工中,移民儿童群体的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这个群体庞大,却长期缺乏关注、缺乏保护。《纽约时报》2月报道称,大量未成年人孤身一人来到美国,他们从事着美国最痛苦的一些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也相当糟糕,在食品行业,童工面临粉尘和危险的传送带;在工地,有童工脊椎被折断,在房顶铺瓦时被热焦油烧伤双手。而雇佣他们的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大企业,故意忽视雇佣童工的情况,学校不愿报告学生遭遇的违规行为,美国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美国政府的淡漠,也给了人口贩运可乘之机。例如,一个名叫内里·库察尔的危地马拉儿童,他在13岁时便来到美国,但他却是被骗来的。内里家境贫穷,有人在脸书上联系他,劝他去美国打工补贴家用,并承诺他可以在美国上学、得到照顾。但当他抵达美国,却发现自己彻底被骗了,让他来美国的人向他索要4000美元,名目是帮忙填写文书、帮忙买饭菜,在威胁之下,他必须打工还债,而且他还得自己找住处。这名儿童最终得到救援,但他是少数幸运者,过去十年中,联邦检察官只对大约30起涉及强迫未成年人劳动的案件提起诉讼。还有一名叫胡安尼托·费雷尔的15岁少年,他被强迫白天粉刷房屋,晚上给公寓大楼看门,他的薪水被拿走,睡在地下室,有人用摄像头对他严密监视。而当他报警时,甚至根本没有人来检查,最终他自己侥幸逃脱了。

  美国还有一些中介机构为企业雇佣童工提供方便。据路透社4月报道,一名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刚满16岁,被发现在一家汽车厂手动搬运重物,但他却持有一个34岁男子的身份证明。此外,他的档案中还有其他粗制滥造的伪造文件,他从14岁开始就在冒用身份文件打工。专家表示,“美国法律使龙头企业能够逃避责任,并利用中介机构保护自己”,当雇主提供虚假文件,哪怕是明显伪造的文件,都会使童工保护法律难以执行。例如这名墨西哥未成年人,就通过了所谓“多层就业服务机构的过滤”。

  上述雇佣童工的种种劣迹至少被认定为“不合法”,但美国还有一种例外情况——在美国农场,童工是能够被合法使用的,往往连年龄限制都没有。理由同样冠冕堂皇,按照传统观念,家庭农场让孩子帮忙无可厚非,这也是为了让孩子早点熟悉农场主的工作和生活。但真实情况是,孩子们在田间做着异常繁重的工作,并因此受到伤害。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6月报道称,其他行业一般禁止儿童从事危险工作,但农业除外。16岁时,孩子们就可以在农场工作时操作重型机械并在任何高度作业,没有任何防坠落保护措施。美媒Vox网站6月报道称,杰奎琳·阿吉拉尔从11岁开始就在田间劳作,从早上5点干到下午2点,每星期工作6到7天,每小时能赚10美元。阿吉拉尔表示,这真是太累了,脚一直很痛,手被锄头磨出了很多水泡。她戴着头巾、穿着长袖衣服以防晒伤。她在午餐时也吃不上饭,雇主也不提供干净的水,她就只得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劳作。而根据美国的法律,这种强度的劳动,当阿吉拉尔年满12岁,就是合法的了。在许多州,年仅12岁的儿童就可以采摘烟草、给1500磅重的奶牛挤奶。事实上,美国疾控中心将农场工作认定为最危险的行业之一,美国教师联盟发文称,美国大约有50万名农场童工。这些孩子中许多人从8岁起就开始工作,每星期工作72小时的情况并不少见。儿童由于经常接触农药,大大增加了患癌的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认为,儿童对农药致癌作用的敏感度是成人的3倍。农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政府问责办公室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有10万名农场童工在工作中受伤,并且儿童占农业死亡人数的20%。

  《卫报》评论称,当前,美国正任由一种残酷的资本主义卷土重来,这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商业游说团体和立法者辩称自己不是在剥削弱者,而是给需要工作的人提供机会,以免他们挨饿或是无家可归。他们一方面声称“无法”为这些孩子提供安全的住所和足够的营养等更多保障;但一方面他们又声称给企业补贴是“政府可以轻松负担的,企业需要而且应该得到相关补贴”。美国似乎正在倒退至19世纪末,当时工人以及年幼的孩子像被粪土一样对待,而强盗大亨称霸一方。

  长久以来,美国是唯一未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如今美国童工问题日益严重,不但没有加强立法保护,反而进一步放宽标准。“儿童的血肉和骨头仍在被用于创造利润”,这样的美国有何资格大谈“人权”?

  (文/何所忆)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