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际在线专稿:英国《经济学人》8月5日刊发长篇评论文章,深入分析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发展路径,称“合肥模式”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中国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英国《经济学人》评论文章截图
文章写道,在合肥市“量子大道”周边,散布着数十家新兴的量子计算技术供应商,它们的产品领先世界。这里曾经最先进的技术是制造农业设备,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已摇身一变,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企业最集中的地域之一。
文章介绍,合肥的城市经济发展生机勃勃。这座内陆城市拥有约960万人口,从2012年到2022年,一度被视为发展相对滞后的合肥市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8%,目前合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文章认为,合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们所说的“合肥模式”。该发展模式使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合力,共同培育高端制造、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半导体等产业。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占据合肥市工业总产值的56%以上,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还不到27%。
文章举例分析,全球液晶显示器的“领跑者”京东方、全球成长最快的新能源车企之一蔚来汽车,均有主要工厂位于合肥。中国智能语音领域“领头羊”科大讯飞则是由合肥当地高校创办的。中国最先进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是由合肥市政府与企业合资创立。
外资企业也对“合肥效率”展现出认可。据文章介绍,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在合肥的制造工厂已运行多年。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宣布计划在合肥设立一个价值 10 亿欧元(约合79亿人民币)的科创中心。对跨国企业而言,除中国发达的沿海地区城市外,合肥这样的内陆枢纽很少见。得益于其与上海距离适中的位置,合肥能够聚集人才、物流和供应链。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拉尔夫·布兰德施塔特表示,合肥具备建立此类工厂的良好条件。
文章分析“合肥模式”的成功要素并指出,合肥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积极进取的人才资源。此外,合肥市的人才流动性强,政府经常从当地大学招揽专业人才,鼓励政府机关、大学院系和企业之间通过交流建立信任和网络。另一要素是“链长”机制。合肥确定了涵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在内的多条主导产业链,由市政府官员牵头担任“链长”。“链长”与产业链中的公司共商共议,协力应对挑战、制定方案。
文章认为,以合肥为样板,中国正通过促进新兴产业及其供应链发展,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合肥模式”有望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及地区的发展模板。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模式”曾开创引入外资的先河,使中国南方成为世界工厂;诞生自中国东南部港口城市的“温州模式”则表明,通常依赖家庭储蓄运转的民营工厂也能够在遍布全国的销售代理帮助下取得成功。具备良好工业基础与教育资源的内陆城市或可复制合肥的成功经验。(史赫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