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家外媒质疑日核污染水排海!英媒:福岛港湾发现44条鱼铯含量超标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多家外媒质疑日核污染水排海!英媒:福岛港湾发现44条鱼铯含量超标

来源:环球时报2023-07-26 19:45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岳林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于文】日本执意推行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计划遭到广泛质疑。英国《卫报》24日发文称,东京电力公司今年5月在福岛核电站港湾捕获的石斑鱼体内放射性物质铯含量比日本安全限值超标180倍,这并非孤例。过去一年,福岛核电站港湾附近发现44条铯含量超标的海鱼,涵盖多个品种。美联社发表在福岛的采访报道称,当地渔民普遍反对并质疑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当地渔业公司高管说:“人们不相信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此外,尽管东京电力公司否认核反应堆出现泄漏问题,但日本学者连续12年的采样数据表明,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已源源不断泄漏到地下水和港湾中。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竟然一边加大在国内外的公关力度,一边将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卫报》:福岛核电站港湾发现44条鱼铯含量超标

  “今年5月18日,一条生活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的石斑鱼被捕获,检测发现其体内的放射性铯含量达到每公斤1.8万贝克勒尔,而日本的安全限值为每公斤100贝克勒尔。”《卫报》称,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海底沉积物中的铯浓度超过每公斤10万贝克勒尔。

  除了这条石斑鱼,东电公司证实,2022年5月至 2023 年5月,福岛核电站港湾共发现了44条铯含量超标的鱼,其中90%在港湾内或附近捕获。报道称,其他被确定铯含量超标的样本是:2022年6月捕获的鳗鱼铯含量为每公斤1700贝克勒尔,2023年4月捕获的岩鳟鱼铯含量为每公斤1200贝克勒尔。

  东电公司的一位官员告诉《卫报》记者:“(2011年3月)事故发生后,受污染的水立即流入核电站港湾。自2012年以来,东电定期使用渔网将港湾内的鱼类清除,防止它们逃离港口。”但这种做法的效果值得怀疑。2016年1月,东电公司停止了对港湾内鱼类的定期监测。“然而,当2022年1月在相马海岸(距福岛核电站以北约50公里)捕获的一条黑色石斑鱼被发现放射性物质含量超过监管标准时,我们再次开始在该地区进行采样,同时安装更多渔网,防止鱼类离开港口。”东电公司的官员称。报道没有说明这条黑色石斑鱼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数据,但称其测试结果使当局相信,这条鱼是从福岛核电站港湾逃出去的。此后,福岛捕获的石斑鱼暂停外输,至今没有恢复。

  《卫报》表示,东京电力计划下个月开始排放超过130万吨处理过的水,这一过程预计需要数十年。“该计划遭到中国政府和韩国反对党的批评,并引起一些太平洋岛国的不安。”

  美联社:“福岛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日本各地的海滩季已经开始,这对度假者来说意味着海鲜,对企业主来说意味着美好时光。但在福岛,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结束。”美联社24日发自福岛县最大城市磐城市的报道称,几周内,福岛核电站将把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排入海中,这一备受争议的计划在日本国内外面临激烈抗议。“当地民众担心,核灾难发生12年后的这一排海计划,可能再次损害福岛的形象,重创他们的生计。”

  “没有健康的海洋,我就无法谋生。”70岁的当地民宿店主铃木幸永对美联社记者表示,“如果你问我怎么看核污水排海,我对此持反对意见。但是我无能为力,政府已经单方面制订了计划,无论如何都会排放的。”报道称,铃木不相信日本政府的宣传,他表示,“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安全,只有等到很久以后才能知道”。

  据报道,当地目前正值游泳季节,预计持续到8月中旬,而日本政府计划最快8月即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进程。铃木表示,“人们还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就排放核污水完全不合规”,他要求政府至少等到8月之后。

  东电公司官员对参观其工厂的美联社记者称:“我们的计划科学安全,最重要的是坚定地传达这一点并获得理解。”但福岛当地渔业公司高管柳井隆之称:“人们不相信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安全感只能来源于信任。”

  除了渔民的反对,日本学者也对日本政府处理核污染水的方式提出质疑。美联社称,日本官员将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主要问题定性为氚,但水中还含有数十种其他放射性核素。自灾难发生以来,东京大学环境学教授小豆川胜见一直定期测量福岛核电站附近地下水样本、鱼类和植物的放射性。他说,他12年的采样工作表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少量放射性物质已源源不断泄漏到地下水和港湾中,这一问题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需要更密切的关注。

  自民党干事长竟指责中国

  《卫报》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在访问中东期间对中国检测日本海产品的决定进行反击,称日本政府将敦促“基于科学证据的讨论”。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相林芳正25日宣布,将发布介绍“处理水”排海计划的多语种视频,已在外务省主页和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英语视频,今后将发布中文和韩语版。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25日在记者会上指责中国,声称“中国排放的处理水浓度更高”。

  这不是日方官员第一次罔顾基本常识、混淆视听,为自己“洗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表示,把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同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简单类比违背科学常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来自于事故后注入损毁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水以及渗入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损毁堆芯释放出的各种放射性核素,与核电站正常排水根本不是一回事。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