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首页> 国际频道> 大千世界 > 正文

“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来源:光明网2023-07-13 12:10

  美食是中国文化的靓丽名片。近年来,陕西肉夹馍、福建三明沙县小吃等一批中华美食走出国门,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中国美食文化全球化传播的热度也在持续攀升,国际化传播的重点也从美食本身转向其背后文化价值的挖掘。

“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近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的第二届“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活动,开启了“打卡驻京最美家乡味”的探店直播,美食探店官和外国朋友组团遍访京城大街小巷,觅美食、寻乡音、感乡情,不出京城,网罗中国美味。“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的烹饪技巧,依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诞生的传统菜肴,五味调和背后对和谐的追求,无不浸润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底色,展现了劳动人民与自然共存的智慧结晶。“最美家乡味”推出的一系列精彩短视频,不仅展现了中国丰富的地域美食,更向世界介绍了美食所承载的“文化味道”,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

  千年历史的中国汉堡——肉夹馍

  陕西的肉夹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面食是将面粉制作成的面皮夹上填料。到隋唐时期肉夹馍被称为“馍夹肉”,制作方法更加精细。而在明清时期,肉夹馍进一步演变并得到了推广,逐渐出现在大街小巷,成为如今传承几千年的美食。

  淮扬名菜 中国刀功天花板——文思豆腐

  淮扬美食的精髓在于刀工,而最能体现刀工的一道美食莫过于文思豆腐。一块豆腐,在厨师手中,横切,竖切,几分钟的光景,就成了几千根豆腐丝,放入清水中润开,云雾般的形态,宛如一幅中国山水画,既美味又有艺术感。

  带馅的美食千千万,它比饺子更美味——扁肉

  近年来,中国国民小吃沙县小吃走出国门,扬名海外。目前已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74间门店,收到海外民众的热捧,称赞中国美食“极富创造性”。扁肉被食客成为沙县小吃“四大金刚”之首。扁肉的馅十分讲究,选用瘦肉,经过木槌的千次捶打,才能调制成馅。一碗扁肉,皮薄如纱,肉馅极具韧性,脆、嫩、香、甜。一碗热腾腾的扁肉,开启沙县人忙碌的一天。中国带馅的美食千千万,扁肉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年节压轴硬菜——“全家福”

  中国节日和美味佳肴是必然的组合。除了像元宵节、中秋节(也叫月饼节)这样以美味命名的节日之外,在很多重要节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过节的重要内容。在这种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不论南北,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必有一道寓意团圆富足的“大菜”——“全家福”。南方人的“全家福”里大多会有蛋饺、香菇、大虾、肉丸等,而北方人的“全家福”一定会有酸菜、豆角、排骨、粉条。一锅“全家福”上桌,丰富的原料,缤纷的色彩,家乡的味道,让温暖久久弥漫心间。

  两届“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打造的探店直播覆盖了近30个省级驻京办事处及20个地级市驻京联络处推荐的地方风味餐厅。在2022年和2023年春节,还推出了跨年美食行动24小时大直播,不仅展示了中国各地的年俗文化,打造具有地域年味儿的城市特色消费活动,更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浓浓的年味。国内多家省级广电新媒体联动,北京时间海外平台账号同步直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本届“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活动还首次向全球推出“老外也爱中国菜”短视频征集活动。外国朋友可拍摄短视频讲述“我与中国菜的故事”。活动收官时将综合评选并揭晓“老外也爱中国菜”最佳故事Top10,故事主角将被授予“最美家乡味海外传播推广大使”称号,获奖作者将获得“最美家乡味”定制礼品。(左丽)

[ 责编:廖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优质服务暖归途

  • 修复古围墙:香港保育抗战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