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症结所在:美方抱持错误对华认知——把握中美关系正确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症结所在:美方抱持错误对华认知——把握中美关系正确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来源:新华网2023-07-02 15:28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题:症结所在:美方抱持错误对华认知——把握中美关系正确航向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近日,中美开启互动模式,双方在部分问题上取得进展、达成共识,向世界释放缓和关系紧张的积极信号。但双边关系的“冰冻三尺”非一次访问所能化解。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症结所在,是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错误的对华政策。推动对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首要前提是美方改变对华认知,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去年11月,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境,两国元首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为推动双边关系重返正轨指明了方向。此后不久,两国关系改善的趋势却被美方一系列任性操作带偏了方向。美方背离拜登总统“四不一无意”的承诺,变本加厉升级对华抹黑遏制打压力度,渲染“中国威胁”,增加对华制裁清单,肆意干涉中国内政,鼓吹“经济胁迫”“去风险”等论调加速对华“脱钩”,编织“印太经济框架”“芯片四方联盟”“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机制”等各种排除中国的“小圈子”,继续胁迫各国选边站队……中美关系改善的对话议程中断,双边关系陷入建交以来最低谷,美方应对此承担完全责任。

  认知决定政策。错误的对华认知必然导致战略误判,让美国对华政策偏离理性健康的正轨。

  美国对华认知错在误判了中国的战略目标。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从战略认知上将中国列为“主要竞争者”,甚至视中国为“威胁”,这就是扣歪了第一颗纽扣,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看到的是美方调用国内外全部资源对华进行全方位围堵和无底线遏制打压,这是犯了方向性错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绝非要威胁谁、挑战谁、取代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这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中国人没有扩张胁迫、称王称霸的基因。“好战必亡”“国霸必衰”是中国人信奉的箴言。“国强必霸”不仅是对中国发展目标的误读,更是对中国格局情怀的低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为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中国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以各种形式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

  美国对华认知错在低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美国幻想“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终究是打错了算盘。自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美国大搞地缘政治博弈,围堵中国无所不用其极,在台湾等关系中国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屡屡挑衅,企图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家法帮规”。然而中国从来不认同“强权即真理”的逻辑,美方在对华问题上的强权逻辑只会激起中国人民更加坚定的回击。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延续至今,面对疾风骤雨,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民从不缺少骨气、胆识和韧性。今天,强起来的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面对惊涛骇浪的冲击。各国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发展彼此关系,尊重彼此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上的不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所说:“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美方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美国对华认知错在误判了世界的潮流趋势。全球化时代,各国利害相关,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被迫选边站队,更不愿被绑上对抗中国的战车。美国仍不合时宜地将世界当做地缘政治的棋盘,炮制莫须有的“民主对抗威权”叙事,试图拉帮结派推动世界“阵营化”。美国种种举动违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自然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东盟、欧盟、德国、法国等大批地区和国家明确反对“新冷战”,沙特等美国中东盟友与中国持续增进关系,微软、苹果、特斯拉等美国知名企业纷纷到中国扩大合作机遇,用行动对“脱钩”“去风险”说不……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冷战思维、阵营对抗不得人心。中国积极融入时代潮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共促和平,这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最低谷,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的病根在于美国的中国观、世界观出了问题,形成了错误对华认知,美方需要深刻反思。能否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中国发展,关乎美国对华政策的取向,也决定中美关系走向,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未来。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加紧生产

  • 广西强化防汛备汛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