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欧洲涉华民调与美国迥异!更多人认为中国是伙伴,若冲突拒绝选边站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欧洲涉华民调与美国迥异!更多人认为中国是伙伴,若冲突拒绝选边站

来源:环球时报2023-06-09 11:16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与美国人不同,更多欧洲人将中国视为必要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或敌人。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发生潜在冲突,大多数欧洲人选择置身事外。”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6月7日公布的这一民调结果让报告作者和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媒体形容为“令人惊讶”。美国《时代》周刊称,这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4月提出“欧洲不应卷入台海争端”的表态不谋而合,尽管他的表态当时遭到美国和欧盟一些官员的批评。欧洲民意拒绝捆绑美国对华战略的现实让一些媒体感到沮丧,美国《国家评论》发出“欧洲人不是可靠的盟友、美国不得不寄希望于别处”的感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日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中欧是多极化世界中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历经风雨考验,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正如有关民调结果所显示的,中欧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

  “更多欧洲人赞成马克龙的对华政策路线”

  据报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今年4月对11个欧盟国家共16168名受访者发起民意调查,包含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波兰、西班牙、瑞典、丹麦、奥地利及保加利亚。调查报告于7日公布。

  美国媒体对这份报告非常关注。《纽约时报》称,欧洲11国民调显示,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洲人看待俄罗斯的态度产生了较大影响,约64%的受访者将俄罗斯视为“竞争对手”或“敌人”,两年前这一比例为36%。报告称,欧洲人毫不怀疑俄罗斯和中国关系亲密,但这没有让他们得出欧洲应该像与俄罗斯“脱钩”一样与中国“脱钩”的结论。对于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调查显示,欧洲受访者在许多方面更倾向于马克龙的对华接触战略,而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对华强硬政策;大部分受访者不认为中国想要挑战和破坏欧洲,也不相信拜登政府推动的所谓“民主与专制对战”框架。

  彭博社称,这项民调结果显示,46%的欧洲受访者认为中国对本国来说是“必要合作伙伴”或“共享利益和价值观的盟友”,其中前者占43%,24%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11%认为是“敌人”,18%回答“不知道”。报告写道:“与2021年的民意调查结果相比,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变化甚微,令人惊讶。”

  当被问及美中因台湾问题发生冲突的前景时,6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应该保持中立,23%认为应该支持美国,10%回答不知道,5%选择支持中国。“德国之声”强调,即便是最多人(约30%)选择支持美国的国家,如瑞典、波兰等,仍有至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保持中立。而匈牙利、保加利亚希望中立的比例超过70%,奥地利更有80%的受访者希望本国保持中立。

  “这一立场让不少人感到意外”,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但有分析认为,当真正的危机爆发时,人们的心态可能会发生改变。法国《世界报》7日评论称,在俄乌冲突发生一年多后,大多数欧洲人在面对地缘政治变动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情绪。

  英国iNews网站称,该调查结果揭示了欧洲公众舆论与美国之间持续存在的猜疑。报告作者之一贾娜·普列林表示:“在假设的台海冲突中,欧洲与美国的亲密关系并不会转化为支持美国在军事上对抗中国的意愿。”“我们调查的主要收获是,欧洲人希望看到欧盟在外交政策上变得更加自力更生。”

  “欧洲人更愿意置身于美中争吵之外”

  “为什么大多数欧洲人更愿意置身于美中争吵之外”,《时代》周刊7日称,最近几个月,美国和欧盟官员在谈到中国 时试图描绘一个基本统一的战线,但他们各自的民众却并非如此。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38%将中国视为敌人。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多次将之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时代》引述对ECFR报告另一位作者帕维尔·泽卡的采访称,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两个问题无法比拟,“台湾问题对欧洲公民来说仍然非常抽象,乌克兰战争实际发生在我们的边境附近,我们正密切关注,而遥远的台湾尚未发生任何战争,也没有太多讨论。”《纽约时报》引述普列林的评论称:“总的来说,欧洲人赞扬跨大西洋关系,并看到了更多的好处而不是风险,但他们不认为这伴随着义务,也不认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有关。”

  美国《国家评论》网站7日发文称,法国有反对美国人偏好并制定自己道路的长期历史。“如果这项民意调查反映了现实,那么大多数欧洲人倾向于法国,而不是反对它。”文章称,“未来与中国的任何冲突都需要美国全神贯注,我们不能依赖不可靠的盟友——欧洲人拥有像马克龙这样的领导人,并希望摆脱美国,可能就是这样的盟友。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美国可能不得不寄希望于别处。”

  ECFR报告总结说,大多数欧洲人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军事对抗,也不特别担心欧洲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我们调查的几乎每个国家的普遍观点都认为,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风险和收益是平衡的,没有一个国家的多数人认为欧洲与中国贸易带来的风险多于收益。”报告称,但欧洲人对中国经济存在的具体方面表现谨慎,如是否应允许中国公司在欧洲建设和拥有基础设施,或购买媒体、科技公司和足球俱乐部。对11国民众的总体调查显示,只有22%的受访者认为该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风险大于收益。

  英国iNews网站8日称,欧洲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对华议题上,“布鲁塞尔的鹰派领导人”与更广泛的欧洲公众之间可能存在脱节。两周后,欧盟委员会将公布其首份欧盟经济安全原则。在中国和美国关系紧张之际,欧盟试图在该原则中界定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6月29日至3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向各国领导人展示这一战略。

  “只有8%的受访者相信美国将永远保护欧洲”

  ECFR的报告称,74%的欧洲人认为欧洲大陆应该减少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并投资于自身的防御能力,在匈牙利、荷兰和德国,这一观点得到了最多支持。只有8%的欧洲受访者相信美国将永远保护欧洲,因此欧洲没必要加强自身防御。《泰晤士报》称,这些矛盾凸显出在欧洲仍然依赖美国的支持之际,华盛顿与欧洲公众意见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可能对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柏林日报》称,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ECFR年会上说:“外交政策不是由民意调查决定的。”ECFR的报告作者泽卡称,为了使欧洲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欧洲领导人需要公众支持。“他们不能违背公众的意愿来管理民众,但也不能简单地服从民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洲这份民调显示,近一段中欧关系的重启,多位欧洲领导人访华,在民意层面产生了直接的积极效果。但与此同时,该民调也凸显欧洲的少数政治精英和民众在对华认识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一些欧洲政界精英喜欢说“中国挑战”“民主与专制之争”等概念,但对多数民众来说,他们更看重与中国交流合作的直观感受和实际利益。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于超凡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斌 于文】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