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罔顾民意“逆流”而行 三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罔顾民意“逆流”而行 三问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6-09 11:13

  每年的6月8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星球:潮流之变”,旨在告诉公众,人类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推动全人类共同守护海洋。然而,日本政府却“逆潮流”而行,罔顾国际社会的抗议与不满,执意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近期,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内部注入海水,而整个排海项目工程计划于本月底完工,预计从7月份开始陆续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

  那么日本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究竟错在哪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又有哪些?

  问题一:排海是唯一的选项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就连日本自身就曾提出过五种核污染水的处理方案,它们分别是: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电解处理以及直接排放入海。只不过,排放入海容易操作且成本较低,因此日本政府直接选择了这一处理方案。而面对日本国内政治人士以及民众的质疑,日本政府选择视而不见。

  日本化学工程师 日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委员 川井康郎:可以在地下挖出混凝土坑,然后对核污染水进行砂浆固化作业。砂浆被放在混凝土(坑)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硬,不再有流动性,但绝对不能把它放到海洋中。(砂浆固化后)放射性会在几百或几千年后衰减,那几乎是无害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问题二:自诩“处理水”安全无害 日本政府的说法站得住脚吗?

  自2011年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来,日本政府就在多个场合宣扬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无害,曾找来日本政客当众表演喝“处理水”,甚至找来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试图“洗白”,但种种之举,仍未打消国际社会的担忧和疑虑。韩国原子力研究院院长朱汉奎就在日前对“福岛核污染水能饮用”相关言论予以否认,称按研究院官方立场来看,核污染水远达不到饮用标准。而更加令人讽刺的是,东京电力公司6月5日发布报告称,今年5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海鱼许氏平鲉 ,其体内检测出放射性元素铯含量严重超标,达到每千克18000贝克勒尔。日本食品放射性物质含量标准为不超过每千克100贝克勒尔,这一数值达到规定标准的180倍。

  日方迄今没有提供足够科学和事实依据,解决国际社会对日排海方案正当性、净化装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数据可靠性、环境影响不确定性等方面关切。此外,用于处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长期高负荷运行的性能与效率存疑。

  斐济副总理 (时任斐济代总理)卡米卡米加:我们的独立专家小组无法根据日本政府和原子能机构共享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与他们相同的结论。我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经ALPS (多核素处理系统)处理的水这么安全,为什么不在日本用作其他用途呢?例如,用于制造业和农业。

  问题三:为什么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遗患无穷?

  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国界影响,从现有信息看,预计排海时间将持续30年之久。据德国海洋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关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

  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氚会被海藻吸收,形成稳定的有机氚,被鱼虾吃掉,走向人类的餐桌。此外,核污染水中钴60的半衰期大约是5.27年,其在衰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人如果长期暴露于伽马射线中,轻者可能会导致头发脱落,重者则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的疾病。此类放射性同位素经过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只是减半,并不会消失,彻底消失需要经历无数个半衰期。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短则十几年,最长的能达到5000多年。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肯·布塞勒:铯137、铯134之类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排出),还有锶90或钚会沉积在骨骼中,它们可能会在你摄入后数年才被排出体外,这会造成长时间的损害。(央视新闻客户端)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