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债危机将加速美式霸权终结
首页> 国际频道> 锐评速览 > 正文

美债危机将加速美式霸权终结

来源:新华网2023-06-02 10:44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题:美债危机将加速美式霸权终结

  新华社记者樊宇 高文成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5月31日晚投票通过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新一轮债务上限危机接近收场。然而,这远非美国债务问题的解决,美国债务依然如滚雪球般膨胀。长期以来,美国滥用美元霸权、肆意举债,全球不得不为美债融资、为危机埋单。美国自私霸道的做法正不断侵蚀美元信用,美国“国债钟”上每一次数字的更新都在为此敲响警钟。

  美国设置债务上限原本是为了避免无节制开支,用财政纪律维持政府偿付信用。但随着美国两党政治极化不断加剧,债务上限已沦为党争工具。从这次博弈的结果来看,两党各取所需,实现妥协,唯独债务这一核心问题依然无解。两党轮流坐庄的短周期与解决债务问题长周期的矛盾,必然导致美债上限问题反复上演。

  过去数十年,债台高筑已成为伴随美国经济的常态。美国政府在经济衰退时期,习惯于通过不断推高财政赤字和宽松银根,延缓危机到来;在经济较好的年份,则热衷多花钱谋求政绩,以便收获更多选票,而惰于推动着眼长远的结构性改革。目前,美国债务规模占其GDP的比例超过120%。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美国债务规模占其GDP的比例到2052年将高达185%。2022财年财政赤字占支出的比重已攀升至22%,这意味着2022财年政府每支出5美元,就有1美元是透支的。

  债务膨胀的直接原因是选举政治下的财政恶习,政客们为了争取选票,寅吃卯粮,养成了为战争、为减税、为各种选举承诺借钱的习惯,连续累积的财政赤字导致债务快速攀升。正如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所言,美国不断膨胀的债务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选择的结果”。

  债务膨胀与美国军事扩张脱不了干系。美国现在的债务是本世纪初的6倍。据美国国防部估算,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发动战争的直接成本超过1.6万亿美元。如果算上退伍军人安置和借款产生利息等开支,美国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打着“反恐”旗号发动战争的成本接近6万亿美元。

  债务膨胀还源自美元不受约束的国际货币特权。长期以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给予了美国以优惠利率用美元进行交易和借贷的特权。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脱开黄金之“锚”后,美国货币发行量就如脱缰的野马,美债扩张的“潘多拉魔盒”也由此打开。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在其著作《美元陷阱》中写道,凭借美元的主宰地位,美国得以“尽情享受由他国埋单的挥霍”。美元成了美国在国际经济循环中的“收割机”。

  美国对美元霸权的迷恋产生了巨大的反噬效应。据美国财政部数据,今年1月,全球至少有16个国家出售了美国国债。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美元资产的不可靠性。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国联邦债务的利息成本显著上升,未来财政赤字恐进一步加剧。

  为制衡美元一家独大带来的负面冲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去美元化”、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和行动中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元占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降至58.36%,是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宣布决定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呼吁金砖国家用本币结算,东盟国家商讨转向以当地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美元之外的替代性支付货币安排也在逐步展开。

  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菲利波·戈里指出,严重的债务上限危机可能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再信任美元,加速其国际霸权的终结。这将是美国自己制造的惊人溃败。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