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切中要害,新华社“三连评”揭露美国抹黑中国新话术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切中要害,新华社“三连评”揭露美国抹黑中国新话术

来源:新华网2023-05-29 13:16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美国部分政客、媒体和智库等组成抹黑中国的“造谣联合体”,制造散播“舆论病毒”早已不是新鲜事。最近,他们又炮制出所谓对华“去风险”、中国“经济胁迫”、中国“打压外资”等新论调。乍一看有点新鲜,实质上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舆论病毒”新变种,用的还是混淆视听、贼喊捉贼的旧把戏。

  新华社紧扣美国抹黑中国话术的最新发展,连发三篇评论文章,围绕谁是国际经贸体系的真正风险、谁是“经济胁迫”的老手、谁在背离市场原则三大问题,用事实说话、靠逻辑服人,深度揭批美国对华抹黑的谬误,为国际舆论场消毒。

  改提“去风险”是软化对华态度吗?

  “脱钩论”穿上了新“马甲”

  “风险”是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所有不确定性皆构成“风险”。七国集团在广岛忽然不提“脱钩”,而提“去风险”,猛一听觉得他们似乎有点懂“经济”了。实际上,G7把自己的“风险”理解成只由中国诱发,或者说只有遏制中国,自己才能摆脱风险,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这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不合政治常识

  用词软化并不代表思维进化,以“去风险”替代“脱钩”其实是新瓶装旧酒,目的依然是构筑“小院高墙”,对华“技术封锁”,本质上还是“脱钩断链”,打压遏制中国。 只不过这样的表述更具欺骗性,目的还是蛊惑胁迫他国加入围堵中国的“小圈子”

  打着“去风险化”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美国费尽心机遣词造句,却忘了自己才是世界经济最大的风险源头。美方强推“脱钩断链”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滥用经济、金融垄断地位对别国实施长臂管辖、单边制裁,还对外输出通胀、财政危机,造成严重外溢效应,《通胀削减法案》以“掏空”欧洲的方式“保护”美国制造业,《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美国为一己私利甚至连盟友都不放过。

  原文阅读请戳:炮制对华“去风险”是“脱钩论”新瓶旧酒——起底美国抹黑中国话术系列评论之一

  “经济胁迫”的帽子该扣到谁头上?

  美国是“经济胁迫”的“集大成者”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一份报告中直言,经济胁迫措施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倚仗美元霸权,通过切断其他国家的美元供应和交易渠道,限制美元融通渠道、交易汇路等施压和制裁其他国家;使用包括制裁、限制进出口、加征关税等各种贸易管制措施,设立名目繁多的贸易管制清单;大搞“长臂管辖”,制定《反海外腐败法》《敌国贸易法》等国内法直接对特定国家、组织或个人实施制裁……美国经济胁迫手段花样繁多,运用纯熟。美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自己才是经济胁迫“集大成者”。

  对于经济胁迫,包括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在内的美国盟友们有切身体会。他们多年来时常成为美国下手的“被胁迫者”。迫使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定》,先后对日本半导体、计算机等多种产品实施贸易制裁,削弱日本产业竞争力和发展;以“经济人质”为手段肢解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在利益面前,美国对盟友丝毫不手软,把各种胁迫手段使了个遍。

  近年来,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动辄将别国企业拉入“实体清单”,搞贸易禁运、技术封锁,实施单边霸凌打压。无论是《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还是所谓“友岸外包”,都违反世贸规则,扰乱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到广泛谴责乃至反制。去年年底世贸组织裁决美国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等做法违反世贸规则,美国非但不予纠正还滥用上诉权利为相关裁决执行蓄意制造障碍…… 有人形容美国是“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实施者、多边贸易体制破坏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乱者”,这生动刻画了美国“胁迫者”的国际形象

  原文阅读请戳:炒作中国“经济胁迫”是混淆视听贼喊捉贼——起底美国抹黑中国话术系列评论之二

  如何评估中国市场?

  扎根中国的外企更有发言权

  市场经济以规则为准绳,其活力源于对市场主体经营、投资决策的尊重,源于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合作。在跨国企业眼里,中国有着庞大且活跃的市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以及不断增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投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为营造良好的外资营商环境、优化外商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保驾护航。

  中国投资环境究竟好不好?比起那些隔着太平洋戴着有色眼镜的美国媒体,扎根中国的外企更有发言权。多年来,大批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携手共进,为中国经济带来养分,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与中国“共成长”是许多跨国企业的共同心声。对很多外企来说,今日中国不仅是生产基地、巨大市场,更是战略要地和创新源泉。

  反观美国,惯以“市场经济捍卫者”自居,现实中却奉行“美国优先”,于己有利就大谈“公平自由”,于己不利就叫嚣“国家安全”,限制投资、出口管制以及发布行政令直接干预等手段美国用起来“得心应手”。

  原文阅读请戳:捏造中国“打压外资论”是唱衰中国沉渣泛起——起底美国抹黑中国话术系列评论之三

  -END-

  策划:倪四义

  监制:冯俊扬

  统筹:谢鹏 吴黎明 闫珺岩 徐海静

  主笔:高文成 俞懋峰 樊宇

  漫画:于艾岑

  编辑:叶书宏 谢栋风 耿学鹏 凌朔 傅云威 李蓉 谢彬彬 杜静 淡然 程大雨 鲁豫 陈玉芬 杜逾舸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