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记者手记:都在呼吁改变,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写在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美国警察跪压致死三周年之际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记者手记:都在呼吁改变,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写在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美国警察跪压致死三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网2023-05-27 14:28

  新华社纽约5月26日电 记者手记:都在呼吁改变,却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变——写在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美国警察跪压致死三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徐兴堂

  三年前的5月25日,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遭白人警察跪压颈部超过9分钟窒息而死。弗洛伊德之死迅即掀起了席卷美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直指美国社会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三年来,美国黑人社团、民权团体、州县乃至联邦官员都不断呼吁针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滥权做出改变。这其中,最显著的改变莫过于各类公众人物谈及种族话题时都变得小心翼翼。但和三年前相比,无论是种族歧视现象还是警察过度执法劣迹在美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黑人成为受害者的命案也未见减少。

  5月2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人们参加哀悼活动,纪念弗洛伊德遇害三周年。新华社发(比利·布里格斯摄)

  弗洛伊德临死前连喊20多次“我不能呼吸”,这句话已成为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标志性口号,但黑人被白人和警察残害致死的案件仍时有发生。

  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联邦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说:“尽管警察对黑人使用官方禁止的暴力受到更多关注,但暴力发生的几率不但没变,反而更高了。”

  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25日发表声明,宣布当天为本州的“乔治·弗洛伊德纪念日”。他说:“只有通过真正的、系统的改变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才能为乔治·弗洛伊德带来真正的正义……我们必须继续做我们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共同消除州内的系统性种族主义。”

  “当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满怀希望地认为会有积极的变化。”当地一位名叫贝萨妮·塔姆拉特的大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但我敢说,我们向前迈进了5步,却倒退了15步。”

  塔姆拉特说,种族问题成为校园里激烈争论的话题,因为种族歧视已深深嵌入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不认为人们已经准备好做出改变。”

  这是5月2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拍摄的弗洛伊德墓碑前摆放的鲜花。新华社发(比利·布里格斯摄)

  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主席德里克·约翰逊说,弗洛伊德死后,美国黑人一直在无数的案件中因为被歧视而挣扎,这都源于不称职的执法体系以及身为美国黑人的恐惧感。

  就像枪击频发、毒品滥用等社会问题一样,美国的种族歧视与其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尽管其对社会的危害显而易见,却因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而变得无解。

  正如乔治·弗洛伊德全球纪念馆执行主任珍妮尔·奥斯汀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要实现真正的改变是可能的,但没人去做,“因为我们国家从体制和行业层面都需要黑人处在社会底层”。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