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验证“复兴号”高铁平稳性,16位外国媒体记者在时速 305公里列车上比赛竖硬币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验证“复兴号”高铁平稳性,16位外国媒体记者在时速 305公里列车上比赛竖硬币

来源:环球网2023-05-26 14:22

  5月25日下午, “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结束了山东潍坊之行。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外国媒体记者即将抵达下一站,山东济宁。

  当记者们得知将乘坐高铁——“复兴号”前往,表现得非常期待。来自蒙古国的记者朝格巴亚尔.额尔登图雅,却有点忐忑地表示:她是第一次乘坐高铁,有些害怕。因为此前探访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中国高铁时速可达300km以上,她不知道这样的速度,是否会让她身体感到不适。一旁,曾经体验过中国高铁的缅甸天网电视台节目制作人楷丁扎安慰道,“放心吧,非常安全、平稳。”

  当开往济宁曲阜的列车徐徐启动后,记者们也开启了探索模式,看看这里、拍拍那里,有人注意到车厢内显示了“305Km/h”的字样,互相告知,有点不可思议的样子。“这么快的速度,我似乎感觉不到”,巴基斯坦《论坛快报》的编辑表示非常惊奇。

  为了让记者们真实体验中国高铁在高速行驶中的平稳性,大家玩起了“竖硬币”比赛。每位记者拿着一枚硬币在窗边开启了聚精会神模式,只见他们或小心翼翼、或屏气凝神,有的双手齐下试图稳定硬币。

  很快大家发现,“竖硬币”其实并不难,经过几次尝试,硬币都稳稳地竖立起来了,车厢内传来阵阵欢呼,引得中国乘客也跟着“观战”。竖起硬币的记者们开始拿出手机拍摄计时,最长时间超过了3分17秒,其他人也都不相上下。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比赛奖品“雅万高铁模型”送给印尼记者埃尔莎.埃米利亚.莱巴,祝贺中国帮助建设的雅万高铁在印尼调试运行。

  当问及蒙古国记者朝格巴亚尔.额尔登图雅,首次乘坐高铁的感受,是不是还会害怕?她说:“我觉得高铁非常舒适和方便,现在一点也不怕了,未来一定会推荐其他人来中国感受高铁。我觉得硬币游戏也很有趣。”

  《孟加拉日报》记者伊斯拉姆说,“这是我第二次乘坐中国高铁。我们国家只有地铁,乘坐高铁是我的一个梦想。中国的高铁舒适性和功能性都很好,乘坐高铁时还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

  缅甸天网电视台节目制作人楷丁扎安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人民轻松地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这对学生和老人来说真的很好,所以我对中国的火车站和所有高铁都印象深刻。在我的国家,没有这样的子弹头列车。所以我想让我国公民也乘坐高铁在全国各地旅行。我希望我们国家的人民在旅行中过着更现代化的生活。”

  她还跟大家介绍说:“现在我乘坐高速列车去过中国的2个城市了。乘坐高铁很舒适,我喜欢从火车上看到窗外绿色的风景。高铁的座位也非常宽敞,对所有人来说都很安全。”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