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日本强推排海计划将为今后埋下巨大祸根”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日本强推排海计划将为今后埋下巨大祸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5-25 17:21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东电公司”)日前称,福岛核污染水储水罐达到最大饱和储水量的时间由原来预计的“今年夏秋期间”延迟至“2024年2月至6月”,但今年春夏之际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的时间表不会改变。东电公司还称,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隧道已于4月底完成施工,核电站厂区的有关排海设备施工将争取在6月底前完工。日方一意孤行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引发日本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

  “应立即停止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5月16日,日本多个民间团体和各界人士近千人在位于东京的东电公司总部、国会附近等地联合发起反对核污染水排海“东京行动”,通过演讲、集会抗议等形式表达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不满与反对。

  活动发起方之一市民团体“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会议”代表佐藤和良指出,多年来,日本政府投入巨资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所谓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我们绝不接受这种错误的宣传。希望通过本次‘东京行动’,进一步向世界发出日本民众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声音。”

  来自福岛市的大谷一代质问说,她自家的庭院曾因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接受了土壤除污处理,如果排放入海的核污染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日后被证实对环境有害,东电公司将无法对全球的海洋进行除污。来自福岛县三春町的大河原呼吁日本政府正视核污染水的危害,并立即撤销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采用其他对环境不产生危害的方式处理核污染水。

  日本参议院议员、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在活动现场发表演讲强调,核污染水应当集中保存管理,而不是一排了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众议院议员近藤昭一表示,妥善存储核污染水,与各国协商解决核污染水问题才是正道。参议院议员岩渕友表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自己的问题,政府应当广泛听取国际社会的意见,用科学的方法妥善处置核污染水。

  活动期间,“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会议”另一名代表织田千代分别向东电公司、日本政府及国会递交请愿书。请愿书指出,日本政府一边宣称“兼顾灾后重建和核电机组退役”,一边却单方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这不仅违反了政府同渔业人士达成的“没有得到相关人士理解不做任何处置”的书面承诺,也是对日本国内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反对声音的无视,更是对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排海计划表达担忧的漠视。请愿书警告,核污染水排海将导致大量放射性核素从福岛海域流出,蔓延至太平洋,污染海洋环境,“日本强推排海计划将为今后埋下巨大祸根”。

  请愿书敦促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应立即停止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全面公开核污染水相关数据,重新评估放射性核素在海底及海洋生物体内蓄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影响,采取根本措施阻止核污染水进一步增加,研究长期地面保存核污染水以及砂浆固化等替代处理方案,并要求各方在6月16日前就此给出有诚意的答复。

  “核污染水排放关乎共享这片海洋的全人类”

  韩国《中央日报》近日发表题为《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应以民众担忧为优先》的社论,批评日本政府无视各方反对声音,一意孤行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社论指出,日方用“处理水”一词代替核污染水,就是为了否定核污染。韩国首尔大学原子核工程系名誉教授徐钧烈表示,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过的核污染水中仍存留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操之过急。

  韩国国会不久前举行了一场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研讨会。一名来自济州岛的渔民表示,核污染水排海意味着很多渔民不能再入海捕捞了,这相当于剥夺了他们的生活来源。日本福岛渔民川岛秀一在研讨会上表示:“全世界人民共享一片海洋,核污染水排放关乎共享这片海洋的全人类,应该从这样的角度去考虑排放问题。”

  绿色和平组织日前在一份声明中批评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违背科学。“根据国际法,一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但日本没有这样做。”该组织表示,日本政府未能全面调查排放多种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该组织此前发布的《福岛放射性水危机的现实》报告中详细说明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液体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失败以及排放物对环境造成的威胁。报告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中的核燃料碎片无法完全清除,并将在几十年内继续污染地下水。报告认为,东电公司声称排放需要30年时间是不准确的,它将持续到下个世纪。日本政府忽视了可行的排放替代方案,特别是长期储存和处理。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高级核专家肖恩·伯尼表示,核污染水应该在水箱中储存更长的时间,这样氚有更多的时间衰减,把这些污染水注入海洋的决定是为了省钱。伯尼说:“日本政府出于财政和政治原因选择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这是最廉价的选择。唯一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是继续对核污染水进行长期储存和处理。这是维护人权、保护环境的唯一途径。”

  “缺乏充分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持日方主张”

  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近日表示,太平洋岛国在核污染水问题上有着共同声音。“就太平洋岛国而言,希望我们的水域免受核污染水影响,所有排放到太平洋的排放物都必须达到安全水平。”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太平洋岛国论坛此前委派一个核专家小组,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相关措施进行评估。该小组专家质疑东电公司“相关数据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证明处理后核污染水的安全性。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凯瓦洛海洋实验室主任罗伯特·里士满是该小组专家之一。他表示:“可以做出合理决策的关键基础数据要么不存在,要么当我们开始获得更多数据时,发现结果非常令人担忧。”

  该小组另一位专家、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核物理专家费伦茨·道尔诺基—韦赖什教授说:“令人吃惊的是相关数据如此稀缺,数据收集方面存在长期的差距,这表明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他补充说,只有一小部分储罐被采样,而且样本中通常只监测了大约60种同位素中的少数几种,远比评估的预期要少。

  拥有100多家实验室会员的美国全国海洋实验室协会此前发表声明反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认为“缺乏充分和准确的科学数据支持日方主张”,同时有大量数据表明人们对核污染水排海的严重担忧。声明指出,累积的核污染水中,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从几十年到几个世纪不等,敦促日本政府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与更广泛的科学界合作,寻求保护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以及那些在生态、经济和文化上依赖海洋资源的社区。

  (本报北京、东京、首尔、柏林、伦敦、巴黎、曼谷5月24日电 记者张梦旭、岳林炜、马菲、刘仲华、周卓斌、尚凯元、张矜若)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