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25 08:48

  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之于人类现代化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之于人类文明,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在新的征程上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和意义

  辛勤耕耘,广袤田野生机勃勃;逐梦寰宇,科技创新大潮澎湃;旅游升温,消费回暖,经济社会活力尽显……从深厚历史底蕴中走来,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中国,涌动着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汇聚着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

  历史以醒目的刻度标记着中国发展的脚步,积淀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非一日之功。”加纳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本杰明·阿那格雷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一穷二白,连日用的煤油、火柴、铁钉都称为洋油、洋火、洋钉。新时代的中国,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新兴技术应用热土”“全球重要创新高地”。

  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时代》周刊在介绍中国时,不无疑惑地写道:让全球1/4的人口迅速摆脱孤立、与世界接轨,有过这样的先例吗?新时代的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惠及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可能性。”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安德烈·维纳格拉多夫说。

  透过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长镜头,更能看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非凡。

  现代化始于西方,一度被等同于西方化。历史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寻找自身发展道路时,因复制西方现代化路径而陷入发展困境。

  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走照搬照抄全盘西化的死路。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说,中国正开展和平、可持续、公正的现代化,这是对人类集体认识的宝贵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示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认为,21世纪的西方社会面临多重挑战,这充分说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涵和意义。

  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是一条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引领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世界上并无先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多次到访中国的约旦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由衷感叹:“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考虑了自身国情和发展经验,没有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英国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人口规模、社会制度等,不可能复制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对于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形成了更加成熟的理论。

  这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道路。

  “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困难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做到了。”豪迈从容的宣示,展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深沉自信。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遭遇挫折,“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甚嚣尘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曾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更加自信的形象。”

  这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四川大凉山,绝壁之上的“悬崖村”的村民摆脱贫困,开启新生活;深圳街头,1200多座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园;江苏无锡,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在家治疗、医保报销等医疗服务……中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模式,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巴西《论坛》杂志专栏作家亚拉·维达尔撰文说,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确保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从人类发展的时间纵深,到全球发展的空间广度,国际社会高度赞许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回顾来时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堪称“奇迹”的成果,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38.6%——这是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位居世界首位,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70%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比重。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

  247.1%——这是1990—2016年间中国对世界森林碳汇能力的实际贡献率。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为世界所共享,为世界和平以及更好、更均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强调。

  迄今为止,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数不到10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未能跨过现代化门槛。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菲律宾《马尼拉公报》新闻主编伊莎贝尔·德莱昂表示,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巴基斯坦《外交洞察》杂志网站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一无二,为人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另一条路径。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放眼未来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胸怀天下之姿,为全球发展繁荣增添动力。

  在1998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中文版序言中,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预测性地写道: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

  如今,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促进人类共同安全提供中国方案;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佩里莫尼表示:“中国的发展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承诺:“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本报记者 龚 鸣 黄炜鑫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