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吉莉: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 做出很多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决策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吉莉: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 做出很多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决策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3-05-22 20:59

(遇见中国)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吉莉: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 做出很多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决策_fororder___172.100.100.3_temp_9500031_1_9500031_1_1_d04ea538-488d-41e0-83e6-e1be7101d3e4

  吉莉

(遇见中国)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吉莉: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 做出很多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决策_fororder___172.100.100.3_temp_9500031_1_9500031_1_1_887c2c54-e9a4-4a6e-bd2e-0b732524ef60

  吉莉参与中国-中亚峰会翻译工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庄媛心)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13年前怀抱着对中文的热爱,吉莉从乌兹别克斯坦来到中国。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向自己的祖国乌兹别克斯坦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乌兹别克语的吉莉,来中国已有13年。从陕西师范大学到中央民族大学,她说,很感谢中国多所大学对自己的培养。“我受到了中国许多大学的教育,可以说我在中国的母校很多。中文在我上大学的那几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很流行,这就是为什么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学习)这门语言,后来中文成为我的热爱。”

  吉莉一直致力于向自己的祖国乌兹别克斯坦讲好中国故事,她与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语教师古丽巴努木共同参与了多部中国著作的乌兹别克文的翻译、校对工作。吉莉说,在参与翻译、校对《习近平讲故事》一书时,她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和文章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很精妙,习主席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深意、感染他人。习主席为中国的乡村(建设)指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道路。也的确在中国这么多年,我不仅看到了中国政府帮助乡村百姓脱贫,也在环境治理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吉莉不仅参与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乌兹别克文版的校对工作,更翻译了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摆脱贫困》。她说,《摆脱贫困》一书字里行间凝结着习近平主席对人民的深沉大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特别是《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令她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习主席这个理念和想法让我很感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吉莉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对乌兹别克斯坦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读了很多关于中国教育制度的文章。我们还翻译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一书,正是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萌生了研究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的念头。我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的理念。在我的祖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经验正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今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公共教育中,学者们以这本书为指导,根据这本书研究了上海学校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排名靠前的原因。”

  在翻译、研读中国领导人著作,观察中国发展、思考中国政策的过程中,吉莉深深为中国领导人的学识和高瞻远瞩所折服。“习主席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大国元首,很有风度。在他的演讲中,他总能用中国的文学理念和哲学思想表达每一种观点,这表明他非常有学问、精通文化和历史,所以他才会做出很多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决策。”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吉莉先后翻译了《中国文化通论》、《孔学古微》等著作。她认为,无论是中国的治国理政方略,还是外交政策,都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中汲取精髓。“儒家的哲学理念和思想文化都是了解现代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的‘以和为贵’,就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以及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还有‘天下大同’、‘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对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

  吉莉希望,未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继续谱写共建“一带一路”更灿烂的新篇章。“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便共同绘制了经贸往来、文化共融发展的丝路繁荣图景。未来我希望两国可以谱写出共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新篇章。”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