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坚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和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坚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和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5-22 12:15

  中国和中亚国家以守望相助为出发点,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核心问题上坚定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以共同发展为落脚点,携手打造深度互补、高度互赢的合作模式;以普遍安全为着力点,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新挑战;以世代友好为根本点,积极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四个坚持”不仅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为深化中国—中亚关系提供了新动力。《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宣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后,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也宣布在双边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在中亚的全覆盖。这是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全落地,为中国—中亚关系提质升级、合作换挡提速提供了战略引领,进一步彰显了六国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开展合作的意志和决心。中亚国家元首在发言中表示:“我们支持尊敬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包括同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倡议,这将为我们的友谊和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以守望相助为出发点,在涉及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核心问题上坚定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方都将继续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本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各国追求民族振兴和团结自强,坚定支持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亚国家充分肯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申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各方反对以任何形式和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本届峰会的成功举行再次证明,相互支持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鲜明底色和政治保障,双方致力于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

  以共同发展为落脚点,携手打造深度互补、高度互赢的合作模式。中国同中亚五国都处于国家建设的关键阶段,是民族振兴的同路人。中国诚挚欢迎中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持续提升经贸、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水平,培育金融、绿色低碳、减贫、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各方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引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将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新起点,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以普遍安全为着力点,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新挑战。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诉求和利益汇合点。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就深化中国—中亚合作提出的“八点建议”中就包括“维护地区和平”,“共同应对安全威胁”等内容写入《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方将同中亚国家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中亚国家合法政权、策动新一轮“颜色革命”,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零容忍,合力打击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加强生物安全、网络安全和应急救灾合作,继续帮助阿富汗人民维护安全稳定、实现和平重建,破解地区安全困境,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

  以世代友好为根本点,积极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中国同中亚国家都拥有灿烂的文明,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在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绚丽篇章。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同中亚国家加强文明对话的一系列举措,正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的生动实践,有助于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中国和中亚国家将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坚定信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