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在亚太挑动对抗不得人心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美国在亚太挑动对抗不得人心

来源:新华网2023-05-21 09:51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国际观察)美国在亚太挑动对抗不得人心

  新华社记者

  美国联邦参议员卢比奥日前在《日经亚洲》网站撰文,鼓吹“中国威胁”,鼓动建立“地区反北京联盟”,要求美国政府加强与亚太地区所谓“前线国家”的关系。

  美国政府最近在亚太地区拉“小圈子”动作频频,与卢比奥的论调如出一辙。亚太地区多国专家表示,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制造阵营对抗,会严重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加紧打造“小圈子”

  美国近年来力推“印太战略”,大搞所谓“大国竞争”,企图在亚太地区打造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的的盟友伙伴体系。

  首先是强化与日本和韩国的同盟关系。在美国怂恿和纵容下,日本修改国家安保战略,发展进攻能力,强化军力部署。美国与韩国不断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宣布将加强对韩提供“延伸威慑”,把战略核潜艇等向朝鲜半岛方向部署。美国还力促韩日“和解”,大力推进美日韩军事合作,欲打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

  这是2022年2月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最近又与菲律宾举行迄今最大规模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提出将分别构建“美日菲”和“美菲澳”三边合作机制。菲律宾向美国新增开放4处军事基地。

  美国还加紧推进“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公布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共同开发和部署核潜艇计划,确定分阶段实施方案。

  为害地区谋霸权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打造一系列“小圈子”,与盟友强化军事合作,都是以“共同应对威胁”为名,但其真实目的是将盟友捆上自己的战车,利用其力量共同维护自身日渐衰落的霸权。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表示,美国在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刻意制造分歧,引诱这些国家加入与中国对抗的阵营,试图以此保住美国自身的霸权地位。韩国朝鲜大学院大学教授金东烨认为,美日韩强调加强对朝鲜的威慑力,名为遏制朝鲜,实则意在牵制中国。

  这是2022年8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为让地区国家服务于美国霸权,美国将中国抹黑成地区甚至世界的“威胁”。然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撰文指出,持续发动战争、干涉外国内政、强加意识形态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才是危险的”。

  专家表示,美国拉着地区国家搞“小圈子”,不仅不能给相关国家和亚太地区带来安全,反而会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前韩国汉阳大学亚太地区研究中心学者权起植说,美国正迫切将韩国拉入“新冷战”阵营,大搞集团对抗,不仅给朝鲜半岛和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成新的威胁。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指出,美国拉拢菲律宾的举动正在亚太地区挑起更多紧张、分歧和事端。

  阵营对抗不可取

  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拉“小圈子”的险恶用心和巨大风险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亚太国家内部反对追随美国搞阵营对抗的声音也在增大。

  针对日本政府通过配合美国“印太战略”谋求自身军事松绑,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表示,对日本来说,最大的安全保障政策应该是在经济、医疗、文化等领域为世界和平做贡献,而不是加强军力。日本走日美军事一体化路线,是选择了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韩国舆论对本国政府加入美日阵营表达了忧虑和质疑。《韩民族日报》警告,如果韩国卷入美国鼓动的“新冷战”,半岛周边安全风险将明显增加,韩国的安全态势将变得更不稳定。韩国前统一部长官李钟奭撰文指出,美国打着价值观旗号,宣称需要建立同盟级别的美日韩军事与政治合作,但韩国到底能从中得到什么让人怀疑。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近日表示,该国军事基地不会用于攻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表态显示菲方不愿卷入美国挑起的阵营对抗,但美国的胁迫令其左右为难。马林博格-乌伊说,菲律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经受严峻考验,菲美不断加深的安全和军事合作令人不安。

  澳大利亚政界人士公开对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提出严厉批评。澳参议员乔登·斯蒂尔-约翰在联邦议会发言时说,这是澳政府作出的最具灾难性的外交决策之一,澳不仅要拿巨额资金去补贴美英军火商,还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并丧失外交独立性。“该协议把我们永远束缚在美国的枷锁下。”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今天,抱持冷战思维搞阵营对抗有违时代潮流,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纐缬厚就指出,21世纪是追求共同富裕、构筑和平基础的世纪。美国应着眼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创造世界和平与繁荣。(执笔记者:刘赞;参与记者:姜俏梅、岳东兴、刘锴、闫洁、陆睿)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时隔10个月,再看国家版本馆

  • 江苏南京:高考营养餐暖心助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