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外网评: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观察 > 正文

海外网评: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

来源:海外网2023-05-19 16:05

  七国集团(G7)峰会将于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虽名为G7峰会,但纵观此次G7广岛峰会的一系列议程安排及相关活动,无不是以美国为中心,无不是迁就美国的日程安排。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究竟是G7还是G1?如果永远是美国高高在上端坐中心,其他国家低眉顺眼屈居外围的依附体系,G7何以为G7?

  作为G7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日本本应借此次举办G7广岛峰会来发出亚洲国家的声音、化解亚洲与欧美存在的矛盾分歧,然而从日本设定的峰会议题看如何讨好美国似乎才是日本的重点。据《日本经济新闻》18日报道,在为期3天的峰会中,G7将讨论印太、产供应链、经济安保等议题。《读卖新闻》报道称,G7广岛峰会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将写入“支持自由开放的印太”“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等。横看竖看,这些议题都迎合了美国的诉求,顺应了美国的战略安排。

  G7广岛峰会的议题设置要顺美国的“心”,日程安排也要看美国的“意”。按原计划,美国总统拜登21日参加完G7广岛峰会后,还将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出席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领导人会议。但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违约问题,拜登临时取消了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访问。美国临时爽约,日本忙不迭调整相关安排以配合拜登日程——紧急与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沟通,寻求21日在广岛举行“四边机制”领导人会议。可以说,为了美国的方便日本煞费苦心。

  被美国的地缘政治私利所绑架裹挟,对G7自身的发展毫无益处。就拿美国想在此次G7广岛峰会上炒作的所谓“应对中国经济胁迫”来说,并不符合G7多数成员国的利益。据德国之声网站报道,在G7峰会之前先举办的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针对限制在中国的对外投资方面出现了分歧。德国、法国官员都强调,G7并不是“反华联盟”。由此可见,G7内部对美国将自身所谓“战略利益”凌驾于盟友切身利益之上的恶果是有一定认知的,随美国起舞与中国“脱钩断链”,将难以承受失去中国市场之痛。

  被美国的地缘政治私利所绑架裹挟,G7给世界带来的也绝不是福音。在当前疫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分裂与动荡。G7成员享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红利最多,对推进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解决全球经济金融难题承担特殊责任。如果G7不思如何为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些好事,反而在美国的“指挥棒”下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将世界分裂成两大市场、两套体系,又有何责任和道义可言?违背开放包容的时代大势,G7在全球的影响力恐怕更要“日薄西山”了。

  当今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也不需要什么“价值观同盟”,G7内部应向美国政治胁迫大声说“不”,应拿出勇气来拒绝做美国的“战略附庸”。(海外网评论员)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