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解读《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是亚太及全球经济引擎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专家解读《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是亚太及全球经济引擎

来源:经济日报2023-05-12 12:17

  5月1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主办的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宣讲会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将为亚太经济增长提供主要动力,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

  当前,全球需求走弱,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欧美银行业动荡,给世界经济形势注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表示,尽管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亚太地区将成为2023年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8%上升至4.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70%左右,这一比例比过去两年大幅提升。

  斯里尼瓦桑认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和印度经济增长保持韧性。“中国经济重启对亚太地区至关重要。”斯里尼瓦桑说,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将对亚洲地区产生更为明显的正溢出效应。“但与过去主要由投资需求带来的溢出效应不同,这次溢出效应将更多体现为中国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增加,且更为强烈。”

  不过,在全球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亚太经济前景仍面临下行风险。斯里尼瓦桑表示,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的商品需求回落,其对亚洲的进口需求或将下降,进而影响亚洲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势头;技术周期的低迷将进一步拖累亚太地区的技术出口;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住宅和商业建筑投资需求减弱,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这些都将影响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前景。

  当前大多数国家的整体通胀率仍高于目标,金融脆弱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关注。“亚洲银行资本充足,有足够的韧性,但还是要保持警惕。”斯里尼瓦桑表示,虽然欧美银行业动荡的溢出效应有限,但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和市场波动带来的脆弱性依然很高,特别是在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和家庭部门。

  CF40成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认为,不仅是短期,中国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对亚太和全球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财政政策应该发挥关键作用,用转移支付支持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这既能促进当前的消费,又改善了长远的经济前景。要促进中长期经济增长,关键是发挥好规模经济的作用。”彭文生说。

  《亚太地区经济展望》回顾了亚太地区近期的经济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对短期和中期区域经济发展动能和风险进行展望,并提出缓解风险和支持增长的政策建议。其建议除中国和日本外的亚太地区各国应继续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立场,直到通胀回落至目标范围内。“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利率时代,这将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尤其会给债务较高的国家带来新的风险,制定货币政策必须考虑这样的风险。”斯里尼瓦桑说。

  在金融政策方面,报告建议监管部门应紧密监测与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增加有关的脆弱性,以及金融部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敞口,这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在财政政策方面,报告认为,用临时和有针对性的弱势群体援助取代无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在结构性政策方面,报告建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各国应将结构改革作为优先政策选项,鼓励广泛的创新和数字化,加快绿色转型、加强合作应对地缘经济碎片化趋势和确保粮食安全,这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CF40成员、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今年将领跑其他地区,令人鼓舞,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要更加务实和冷静。下一阶段,必须让居民的收入预期、消费预期重回正轨,让服务业回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长轨道上来。 (经济日报记者 周明阳)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普京举行的欢迎仪式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