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媒:美国空气污染呈现种族地域差异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美媒:美国空气污染呈现种族地域差异

来源:参考消息2023-04-28 21:50

  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4月24日报道,美国肺脏学会的一份最新报告称,从2019年到2021年,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暴露在不健康的空气污染水平中。周三发布的第24份年度《空气状况报告》对美国人接触两种最普遍的空气污染物的情况作了评级,这两种空气污染物分别为近地面臭氧,即形成雾霾的空气污染物,以及被称为烟灰的颗粒物污染。

  报告发现,尽管美国的总体雾霾和颗粒物污染继续减少,但种族和地域差异正在加剧。随着气候引发的野火和干旱加剧,更多美国西部居民正面临着可能致命的颗粒物和臭氧污染。

  报道称,研究发现,有色人种呼吸到不洁空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64%,在去年的报告中这一比例为61%。有色人种所在县收到美国肺脏学会调查的所有三个污染指标——臭氧污染、年度颗粒物污染和短期颗粒物污染——最低评级的可能性是白人的3.7倍。这份报告的评级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全国空气质量标准得出的。去年的这一数字是3.6倍。

  美国肺脏学会负责公共政策的全国高级副会长保罗·比林斯说,这些发现反映了系统性种族主义的持续影响。从炼油厂到高速公路,污染来源不成比例地集中在有色人种社区——这是种族主义住房政策的一个长期遗留问题。他说:“清洁空气并没有被平等地分享,实际上,我们在这份报告中看到的差距甚至比去年更大。”

  臭氧会导致专家所说的“肺部晒伤”,导致呼吸急促和喘息,增加哮喘和呼吸道感染风险。颗粒物污染会绕过人体的自然防御关卡,进入肺部最深处。即便是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小颗粒——也可导致一系列健康危害,包括哮喘发作和心脏病发作。

  在美国,经历过24小时颗粒物高浓度污染的人数上升至过去10年来的最高水平。报告说,有近6400万人生活在因每日污染物飙升而得分低的县,比去年的数字多出近50万。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野火更加频繁和猛烈,这些野火会释放烟雾和细颗粒物。

  比林斯说,早在24年前美国肺脏学会开始发布《空气状况报告》时,该机构就注意到全美各地出现严重污染社区的范围扩大了。现在,由于野火肆虐和气候愈加干燥炎热,在受污染影响最严重的25个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据主导。

  报道称,在年度颗粒物污染和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名单中,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占据了前五名中的四席。

  比林斯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不仅是野火,炎热的气候条件也为臭氧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美国环境保护局表示,臭氧更易在“空气不流动的温热晴天”形成。报告说,由于气候变化,炎热的天气变得愈加频繁,导致“不健康的臭氧天数超过了正常的天数。简言之,气候变化正在削弱我们本应取得的进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肺脏学会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呼吁美国环境保护局根据1970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大幅强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进一步限制臭氧和颗粒物污染。该机构目前正在对颗粒物和臭氧标准进行评估。

  比林斯说,加强限制是《清洁空气法》的核心承诺——为所有人提供清洁、健康的空气。比林斯说:“尽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但我们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空气不健康的环境中。2023年出生的任何婴儿都不应呼吸到让他们生病的脏空气。”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日腊八,来一碗家乡的腊八粥

  • 多彩活动迎腊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