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媒:美国空气污染呈现种族地域差异
首页> 国际频道> 外媒聚焦 > 正文

美媒:美国空气污染呈现种族地域差异

来源:参考消息2023-04-28 21:50

  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4月24日报道,美国肺脏学会的一份最新报告称,从2019年到2021年,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暴露在不健康的空气污染水平中。周三发布的第24份年度《空气状况报告》对美国人接触两种最普遍的空气污染物的情况作了评级,这两种空气污染物分别为近地面臭氧,即形成雾霾的空气污染物,以及被称为烟灰的颗粒物污染。

  报告发现,尽管美国的总体雾霾和颗粒物污染继续减少,但种族和地域差异正在加剧。随着气候引发的野火和干旱加剧,更多美国西部居民正面临着可能致命的颗粒物和臭氧污染。

  报道称,研究发现,有色人种呼吸到不洁空气的可能性比白人高64%,在去年的报告中这一比例为61%。有色人种所在县收到美国肺脏学会调查的所有三个污染指标——臭氧污染、年度颗粒物污染和短期颗粒物污染——最低评级的可能性是白人的3.7倍。这份报告的评级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全国空气质量标准得出的。去年的这一数字是3.6倍。

  美国肺脏学会负责公共政策的全国高级副会长保罗·比林斯说,这些发现反映了系统性种族主义的持续影响。从炼油厂到高速公路,污染来源不成比例地集中在有色人种社区——这是种族主义住房政策的一个长期遗留问题。他说:“清洁空气并没有被平等地分享,实际上,我们在这份报告中看到的差距甚至比去年更大。”

  臭氧会导致专家所说的“肺部晒伤”,导致呼吸急促和喘息,增加哮喘和呼吸道感染风险。颗粒物污染会绕过人体的自然防御关卡,进入肺部最深处。即便是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小颗粒——也可导致一系列健康危害,包括哮喘发作和心脏病发作。

  在美国,经历过24小时颗粒物高浓度污染的人数上升至过去10年来的最高水平。报告说,有近6400万人生活在因每日污染物飙升而得分低的县,比去年的数字多出近50万。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野火更加频繁和猛烈,这些野火会释放烟雾和细颗粒物。

  比林斯说,早在24年前美国肺脏学会开始发布《空气状况报告》时,该机构就注意到全美各地出现严重污染社区的范围扩大了。现在,由于野火肆虐和气候愈加干燥炎热,在受污染影响最严重的25个城市中,西部城市占据主导。

  报道称,在年度颗粒物污染和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名单中,加利福尼亚州的城市占据了前五名中的四席。

  比林斯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不仅是野火,炎热的气候条件也为臭氧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美国环境保护局表示,臭氧更易在“空气不流动的温热晴天”形成。报告说,由于气候变化,炎热的天气变得愈加频繁,导致“不健康的臭氧天数超过了正常的天数。简言之,气候变化正在削弱我们本应取得的进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肺脏学会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呼吁美国环境保护局根据1970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大幅强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进一步限制臭氧和颗粒物污染。该机构目前正在对颗粒物和臭氧标准进行评估。

  比林斯说,加强限制是《清洁空气法》的核心承诺——为所有人提供清洁、健康的空气。比林斯说:“尽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但我们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空气不健康的环境中。2023年出生的任何婴儿都不应呼吸到让他们生病的脏空气。”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 西十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