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R-15:见证美国枪支暴力走向失控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AR-15:见证美国枪支暴力走向失控

来源:央视新闻2023-04-13 21:05

  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中心一家银行日前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目前已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6人死亡。

  而枪手这次使用的,又是一支AR-15半自动步枪。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习惯了美国枪击案新闻的人们对AR-15不会陌生,因为以往发生在美国社区、超市、娱乐场所甚至小学校园的无数枪击血案中,AR-15都有着超高的“出镜率”。

  据《华盛顿邮报》最新统计,自2012年康涅狄格州纽敦市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至今,美国17起最致命的大规模枪击案中有10起涉及AR-15。

  △《华盛顿邮报》图表

  这种能够一次以更短时间杀害更多人的“大杀器”竟然被允许大量制造出来并随意流通,美国这是怎么了?

  从“越战标配”到“美国步枪”

  作为世界上民间拥枪率最高的国家,美国流通枪支总量估计多达3.9亿支,相当于每100人拥有120.5支枪。

  △英国广播公司相关报道截图

  而在这些枪中,被多次用于大规模枪击的AR-15占比正在逐渐上升,成为很多独狼式枪手的首选杀人武器。

  要知道,AR-15最初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作为一种军用步枪设计出来的。

  在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AR-15成为美国军队的标配,并被命名为很多人耳熟能详的M-16。美国国防部曾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将其称赞为“一种具有惊人杀伤力的杰出武器”。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然而在枪支制造商和利益集团的不断推动下,如今,脱胎于军用M-16的AR-15已经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步枪。

  行业数据显示,全美各地至少有2000万支AR-15被储存和藏匿,大约每20名美国成年人中就有1人拥有至少一支AR-15。

  △北加州公共广播电视网报道截图

  而发展到今天,AR-15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特定步枪,而是成为了一个枪支级别,目前有数百家美国枪支制造商生产自己版本的AR步枪,每年总产量约为150-250万支。

  △美国“追踪”网站报道截图

  枪支管制倡导者一直警告,AR-15和其军用版本一样,都以快速大量杀伤人员为目的,不应该允许平民拥有它们;而枪支行业、拥枪者及支持它们的利益团体则辩称,AR-15非常适合用于狩猎、打靶和射击比赛,应该保持合法。

  美国最大的枪支利益集团——全国步枪协会(NRA)甚至在2016年公开将AR-15鼓吹为“美国步枪”。

  在这样的狂热气氛下,美国在近30年时间里未能出台任何攻击性武器禁令。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国会上一次通过攻击性武器禁令还是在1994年,但其有效期仅十年。在禁令有效期内,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明显减少。但随着禁令在2004年到期失效,AR-15等攻击性步枪的产销量开始大幅上升。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分析,自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以来,美国枪支制造商已经生产了超过1370万支AR-15,销售收入高达110亿美元。

  换句话说,目前美国民间保有的大约2000支AR-15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在过去十年里制造的。

  用民主党籍参议员克里斯·墨菲的话说,“保护AR-15已经成为枪支游说团体的首要任务”,“这使得把(禁止攻击性武器)这个问题摆上桌面变得更加困难”。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正如不可能管住美国的枪一样,想在美国打赢针对枪支制造商的官司同样难比登天。

  因为美国国会两党早在2005年就通过一项《武器合法商业保护法案》,赋予了枪支制造商和经销商在大多数诉讼中的广泛豁免权。

  正是由于该法的保护,全美范围内获得联邦许可证的枪支经销商在过去五年中又增加了2000家,总数达到7.16万家。

  △“追踪”网站报道截图

  玩枪“从娃娃抓起”

  被美国拥枪者津津乐道的“公民持枪权”,源自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

  200多年来,正是由第二修正案所衍生出的所谓枪支文化、个人权利、利益集团、党派政治等诸多怪象相互作用,使美国枪支管控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AR-15在美国几乎无处不在,并日益演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是在抗议活动还是政治集会上,以白人至上主义分子为代表的众多枪支拥护者公开携带AR-15步枪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常见。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时至今日,控枪在美国已成空谈。而支持拥枪的组织和枪支制造商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则借势而动,不仅让枪支泛滥成灾,而且利用一切渠道把枪支硬塞到孩子们手中。

  去年年初,伊利诺伊州一家名为WEE1 Tactical的公司以AR-15步枪为原型,独出心裁地推出了它的“儿童版”——JR-15。

  该公司声称,JR-15是面向未成年人研发的首款枪支,其外观、感觉和操作都和“爸爸妈妈的枪”没什么区别,但“更小、更轻、更安全”,“可以安全地帮助成年人把孩子带入射击运动”。

  △WEE1 Tactical公司为JR-15步枪制作的宣传广告

  对此,枪支控制和安全领域的专家直呼,这是他们“所见过的向孩子推销枪支的最厚颜无耻的例子”。

  控枪倡导组织“暴力政策中心”执行主任乔什·舒格曼指出,枪支行业和代表其利益的组织已经把向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推广枪支作为首要营销任务之一。“可悲的是,这种营销业绩往往要以不必要的死亡和伤残来衡量”。

  △美国独立媒体“共同梦想”网站报道截图

  枪支泛滥、枪案频发、特别是越来越多未成年人成为枪支暴力参与者和受害者的残酷现实,让许多民众对美国政府失去了信心。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的专项研究,如今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无论去哪儿,都担心自己成为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受害者;近四分之一的民众承认,自己为躲避大规模枪击事件而改变了生活方式。

  △美国心理协会官网截图

  有美国媒体悲观地断言,只要政府部门继续无所作为,只要联邦最高法院继续支持拥枪,只要国会继续陷入党争和瘫痪,“枪支暴力就是美国永远无法结束的瘟疫”。

  △《纽约客》杂志:枪支暴力是美国永远无法结束的瘟疫

  在美国近日连发大规模枪击事件后,《华盛顿邮报》以《没有人需要AR-15或任何为大规模枪击量身定制的枪支》为题发表社论慨叹,大规模枪击事件总是令人心痛,但无论是屠杀本身还是用来实施屠杀的武器,都已经不再令人惊讶。

  文章同时强调,“对(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尊重并不代表美国人可以在6岁孩子被AR-15步枪撕成碎片时袖手旁观”。美国需要对枪支采取行动,而禁用AR-15和类似武器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刘鹏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