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同谱写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首页> 国际频道> 海外看中国 > 正文

共同谱写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05 15:36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复信在阿拉伯国家引发热烈反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国艺术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鼓舞人心,将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艺术佳作,推动阿中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在交流互动中找到共同语言”

  埃及赫勒万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艾哈迈德·纳瓦尔曾应邀访华。4月3日,他在开罗举行的“艺汇丝路——中阿知名艺术家采风作品展”暨中阿艺术家对话沙龙活动上,作为阿拉伯艺术家代表宣读了他们写给习近平主席的联名信。他表示,很高兴能够成为阿中文化和友谊的使者,向埃及人民介绍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为推动阿中两大文明交流互鉴、阿中人民心灵相通作出贡献。

  “为了表达对中国的谢意,我们50多位参加过‘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艺术家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分享10余年来访华采风的收获和感悟,能收到习近平主席复信,让我们非常感动。”曾7次访问中国的黎巴嫩艺术家协会主席达希尔表示,复信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中阿文化交流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他说:“用眼睛观察中国、用心灵感受中国、用画笔描绘中国的一趟趟旅程,已经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文化记忆。”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情真意切,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鼓舞。”仔细阅读复信后,埃及艺术家易卜拉欣·拉赫曼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参加访华采风活动时我去了乌镇,那里的景色太美了!纵横交错的河流两岸,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极具特色的染坊里,手工印染出的蓝印花布令人爱不释手。”拉赫曼据此创作出油画作品《乌镇染坊》,生动展现了中国江南的婉约秀丽,受到阿拉伯观众的喜爱。“虽然阿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在交流互动中找到共同语言。”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我对此感受颇深。希望阿中艺术家可以发挥更多积极性,进一步搭建起阿中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阿曼艺术家萨乌丁·纳赛尔说,“在中国多次采风,让我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成就,看到了中国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和幸福生活,也感受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认识,在创作中也有了更多灵感。”

  “让更多人感受阿中文化的魅力”

  历史上,中阿文明在亚洲大陆两端相映生辉。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我为能亲身经历阿中友好合作和文明交往而感到自豪。”突尼斯青年艺术家莱伊拉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来自包括突尼斯在内的阿拉伯艺术家与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同行不断加深交流合作,创作出许多体现双方友好的艺术佳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如今在突尼斯,有越来越多人喜爱并且钻研中国文化,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将极大鼓励大家更加努力地创作出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感受阿中文化的魅力。”

  摩洛哥艺术家哈立德说,中国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阿中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以摩洛哥为例,我们和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旅游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此外,双方还积极推动人文交流,“汉语热”在摩洛哥方兴未艾,两国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举办丰富多彩的双边文化活动,促进摩中人文交流,加深两国人民相知相交。

  “古代丝绸之路为阿中友好交往奠定了基础。今天,双方的合作领域更加丰富多元。”阿尔及利亚艺术家多克曼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阿中互利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实实在在地惠及了两国人民。去年底,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决定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为阿中友好交往提出新的指引。“面向未来,我相信包括文化交流在内,阿中合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为人类文明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中阿关系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希望更多阿拉伯艺术家来华采风,以大美之艺创作更多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艺术作品,分享在中国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阿拉伯朋友感受中国、了解中国,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谱写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约旦艺术家穆罕默德·加卢斯对此表示,习近平主席指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到中国游历访问后,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不再感到陌生。”加卢斯曾于2016年前往中国宁波采风,当地的民居生活、秀丽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令他赞叹不已。“阿拉伯国家与中国虽然相距千里,但我们有相近的价值观,这为共建‘一带一路’、阿中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夯实了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阿中文明交流互鉴将不断谱写新篇章,为人类文明交流作出积极贡献。”纳赛尔表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再次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将继续致力于推进阿中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希望我的艺术作品成为增进两国人民了解的桥梁,促进彼此友谊。”

  3次访华后,巴林艺术家贾迈勒对中国的丹顶鹤情有独钟,他用细腻且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出丹顶鹤的曼妙舞姿。“小时候,看到历史书中描绘的中国灿烂文化,让我印象深刻。如今,实地走访采风,中国辉煌的发展成就、自信开放的大国风范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更令我钦佩。”贾迈勒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文明交流对于中阿关系发展的意义,展现出一位大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通过加强对话、互学互鉴,不同文明的光芒将更加熠熠生辉,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更加繁荣。”

  纳瓦尔表示,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促进文明进步,也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基础。“阿中作为不同文明的重要代表,必将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报开罗、北京4月4日电 本报记者 黄培昭 沈小晓 周 輖)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 西十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